在2018年岁末,举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公众意见征询”大型展览,标志着新时代南京新一轮发展的规划大幕正式开启。
南京是一座有着百年现代城市规划史的城市,从1927年的《首都计划》到改革开放后编制的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努力实现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引领南京从奔腾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更加广阔的“扬子江时代”。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成果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面向“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市首位度的主线,系统谋划新时代发展,体现了南京在国家、省的发展格局中乃至世界舞台上承担更大作用、发挥更大影响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
建设“创新名城”,主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立足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建设“美丽古都”,主要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南京的生态人文优势,丰富并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
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南京2035总规从区域、空间、产业、文化、品质等五个方面出发,谋划了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
1、放眼全球“维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开放协同的区域观是南京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始终的坚持。南京2035总规以城市中心功能提升为主线,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网络、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谋划自身的定位,争当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全球和国家链接力,巩固交通枢纽地位,着力从创新、产业、交通等方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好南京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作用。另一方面,立足区域腹地,坚持协同发展,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1日生活圈,将宁镇扬三市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2、立足生态“高度”,构建集约发展的理想城市空间
南京2035总规严格按照绿色发展价值观,严守生态发展底线,锚固自然生态格局与基底,更加强化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的系统保护,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全域统筹,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合融”的市域空间格局,构建“古都为核、江河融汇、城丘绿间、多心辉映”的理想空间。中部都市区顺应世界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客观规律,继续坚持“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空间格局,保证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弹性增长。城镇空间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明确了“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城镇体系,描绘南京空间管控和要素布局的一张蓝图。同时,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将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和人文景观带。
3、加强创新“锐度”,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南京2035总规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目标,聚焦当前科技的短板和前沿创新领域,提出建设三大核心功能,即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科教与人才中心。一是强化创新产业集群,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4+4+1”的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同时,积极推动全域创新,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战略,在南京全域形成“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创新功能布局。此外,在老城内培育科技硅巷,并以交通、绿地等廊道联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园区及周边社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和科技转化氛围。
4、增添文化“厚度”,建设更有特色的魅力之城
南京2035总规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的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规划提出构建五类三级、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实施机制,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和“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名城山水形胜。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保持老城“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同时,提升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建设国家文化高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体育名城和国际政府活动中心,进一步彰显南京佛教文化、民国文化、科教文化、江南文化、国际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5、展现生活“温度”,建设更具公平安全的宜居城市
南京2035总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建设符合人民理想生活愿景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供给质量。一是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理念,健全面向全年龄段、全人群、全要素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老人友好、儿童友好、残障人士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为深度老龄社会做好健康福利准备。二是提供包容多样的住房保障,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供给保障性、改善型、享受型等多样化、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三是构建便捷可达、多层次的城乡社区生活圈。在城市地区按照步行10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居住社区,按照步行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基层社区。在乡村地区构建新市镇—一级新社区—二级新社区三级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此外,重点构建市域快线、城区干线、中运量轨道三个层次的轨交线网。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和风景中的城市,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游憩绿地体系,实现建成区4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南京未来应该什么样?你也可提建议
南京2035总体规划(草案)现依法面向全社会开展公众意见征询(起止时间: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1月24日)。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填写南京市规划局网站上刊载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公众意见征询表(邮寄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高家酒馆15号南京市规划局408室,邮编:210029,请注明“市民公众意见征询”)。也可以扫描二维码通过 “@南京规划”微博、微信;电子邮件:njgh2018@sina.com和工作电话:025-84733806(工作日9:00-12:00,14:00-17:00)等多种方式反馈意见建议。规划部门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南京城市发展方向,秉承“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认真梳理、归纳每一条公众意见建议,使公众参与成为下一步南京2035总体规划补充和深化的重要依据。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网
上一篇:科学规划让园博会绽放别样魅力
下一篇:吉林省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