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旅水城的重要内容,连续四年将其纳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评体系、连续三年纳入全市263专项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百日攻坚、示范创建行动,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创建市。
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377户,敷设截污管道111.71公里,河道清淤疏浚109.2万方,岸线生态化改造32.11公里,完成征收拆迁4595户。全市49条黑臭水体,已基本整治完成22条。今年,我市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十件要事、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全市共有29条河道整治任务,目前已开工15条,开工率约50%。
我市不断加强河湖连通工程规划,沟通文渠河、大寨河等,实现了清安河、萧湖等水系互连互通。针对主城区工业围城、生产生活区沿水岸布局的特点,我市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出台《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产能过剩产业进入,重要水体和湿地禁止布局和新上环境敏感性项目。结合263行动以及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我市还启动了京杭大运河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限期关停并转迁工作。
按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我市于2016年初印发《淮安市区控源截污实施方案》,实施范围为中心城区的老城区,面积约89.55平方公里。去年百日攻坚期间,全市共排查出各类排口2392个,其中需封堵、改造的排口1932个,已废除、封堵和整改排污口1388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52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污水管道56公里。
我市突出整治重点河道,将清安河作为城市综合治理的标志性工程,通过实施污水厂提标改造、控源截污、化工企业提升、面源污染整治和清淤活水五大工程,先后投资3.4亿元,完成四季青、第二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及扩建,完成清安河沿线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目前,清安河水质逐步得到改善,各项指标均有了明显提升。
针对城区地形内低外高特点,我市积极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制订了《淮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新建和改造区域按照海绵城市规划进行建设,从源头减少初期雨水污染,选择公共建筑和区域做海绵设施改造,控制面源污染。此外,我市还对化工区径流污染采取强制措施,各入园企业均配置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加强企业初期雨水处理监管,防止企业趁雨天将污水偷排至雨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