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留白”不是成都首创的,实际上国内外已有城市正在探索这样的规划艺术。国内更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城市对土地的规划必须要有“留白”——因为中国的城市空间发展一度随着土地的有偿使用、住房制度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而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和契机,但也伴生了很多问题:
一方面城市建设“为之过当”,低水平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城市空间摊大饼式发展引发“城市病”;另一方面是规划对用地的控制过于明确,便会导致城市缺少余地来应对风险。
“初期的留白,就是东部新城迎接未来的韧性。”刘鹏阐述,具体来看成都东部新城的留白分为两部分:
一是强化功能性预留,重点支撑东部新城未来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新需要,共规划2处城市级预留用地、每处面积2.5平方公里,8处区级预留用地、每处面积1平方公里;二是强化价值性预留,对各级城市中心、生态价值转化高等区域内的土地近期予以预留和控制,探索先租赁后出让等土地利用新模式。“虽然有些城市都提出了’留白’,但还没有像成都这样明确落到如此细的数字上。这就是成都的坚定。”
速度与质量的排位:
“重质量”
新城取舍还在“速度与质量”之间。
10年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中明确指出,中国城镇化应从单纯追求速度型向着力提升质量型转变,以城市发展转型为核心,加快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谐有序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到如今,中国迈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城市发展中的速度与质量天平有了摇摆,有的喝下长远计划的“苦药”,但也不乏有的吃下短期利益的“糖果”。
而此次筑新城,成都的天平明确地倾向了“质量”。
城质量如何体现?公服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是重要载体。而成都的东部新城提前锁定了49.5平方公里用地作为重大设施建设空间,占东部新城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