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唐山市为85岁以上高龄老人办理生活津贴工作开始了。路南区惠民园社区工作人员陈永红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社区内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的邢玉兰老人,于是连忙登门拜访,将政府的好政策告诉她,帮老人现场拍照、收集资料,申报了补贴。
“咱是老网格员了。”作为我省网格化管理试点最早一批的网格员,陈永红每天上下午都在网格内上门入户。网格里的老老少少,哪家有空巢老人、哪户是优抚对象、谁家出租房搬进了新房客、邻里遇到啥为难事,她都门儿清。
普及惠民政策,他们是宣传员;化解邻里纠纷,他们是调解员;沟通社情民意,他们是信息员;发现可疑动态,他们是安全员……在唐山,像陈永红这样的网格员有11868人。
据了解,早在2012年,唐山市就在全省率先施行了网格化管理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当地按照每300户、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网格,既不存留空白,又不交叉重叠,整合多个网格为一,将原来各部门孤立的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打造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
“其实,唐山市早有政法、应急、城管、环保、消防等各种设立在基层的网格。然而,每个部门划分的范围各不相同,信息共享并不畅通。少数基层干部‘浮在上面’,等到老百姓提出问题,才被动解决。”唐山市政法委基层治理处处长杨喜广介绍说,为了将服务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唐山市一方面持续整合各种资源,将社会管理职能全面纳入网格;一方面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小网格”构成了党群连心、民情汇集、矛盾化解、平安建设、为民服务的“大体系”。如今,这张“网”内已密织网格11849个,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在路南区公安局综治(网格化)指挥中心,打开网格化管理平台,系统中显示着网格员每天的巡查轨迹和时间节点,他们用双腿跑来的40余万条信息被全部录入,并时刻更新。
“作为唐山市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将过去社区管理的管字当头转变成现在的服务为先。”据指挥中心副主任刘强介绍,对于在巡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网格员会通过手机写成“民情日志”上传,随时录入办理进展。系统还会根据群众满意率等指标对网格员进行考核。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唐山市通过网格化管理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826件,化解成功率达到了98.7%。
路北区祥富里社区是唐山市震后建成的第一批安居工程,人口密度高、社情民意较为复杂。如今,通过“民情收集→限期办理→结果反馈→跟踪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流程,已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社会治理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行动,干群之间走动勤了,心也更近了,群众的归属感更强了。
“我是光荣助理员,网格是我责任田;孤老病残有困难,我会敲响您家门;邻里纠纷有误解,进门唠唠知心话……网格管理心连心,你我携手促和谐。”在路南区小山街道联合里社区,助理网格员们自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今,很多社区居民报名争当“助理网格员”,一些社区还自发成立了公益的“金晚霞”巡逻队、“和事佬”服务队、空巢老人日间照料服务队、法律诊所等,民主自治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