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地方调查 > 城市管理:绘就美好生活

城市管理:绘就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0-02-18作者:来源: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登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举目四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经典建筑,铺展成一幅壮阔画卷。

  与这些宏大景观一起打动人心的,还有纵横交错的弄堂、街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这些,在城市管理智慧网格的密织下,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备感温暖和谐。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管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地城市管理工作不断锐意创新、走深走实。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视察时强调,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一殷切嘱托,为新时代城市管理“为谁管、怎么管、谁来管”,擘画了一条通衢大道。

  为谁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定位

  “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如今听来,这句话语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管理定位,在我国却足足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1949年至1978年,“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围绕工业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为定位;

  1979年至2012年,“弥补市政住宅‘欠账’,加快建设第三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树立经营城市观念”为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成为新的定位。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聚力聚焦,从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短板、生态环境短板,到大力发展交通、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从尊重群众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到创新各种渠道、平台、活动……人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城市管理工作,正不断看齐城市管理新定位,不断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注重为人民群众“绣”出一副充满获得感、幸福感的美好生活图景。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倡导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721工作法”彰显着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精度、柔度和温度……

  从济南城管的“西瓜地图”、“白菜地图”,到宁波城管的“杨梅地图”、“橘子地图”,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城管利民便民举措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根本定位——由“堵”变“疏”,为民服务用心用情,小到背街小巷的治理,大到城市功能区规划,再到全面治污治堵,特别是“河长制”、“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创新手段的运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诗意图景一步步走向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在大小城市里,人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中心,“管好城市为人民”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怎么管——探索有效治理的方法路径

  城市管理,纷繁而复杂,如何有力落子?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绣花,落脚在一个“绣”字。绣的是精细精准、不跳针脱线;绣的是稳扎稳打、不急躁冒进。这一方法论从根本上破解了“怎么管”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与“怎么管”息息相关的两大支撑性决策相继出台——建强一支固定的、统一的、专业的城市管理队伍;陆续出台一批适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2015年,时隔37载,党中央重启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全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

  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城管执法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管理办法》,要求至2017年年底实现全国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统一;

  2018年,城市管理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近3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面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干部培训,全国500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轮训,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促落实,务求纲举目张;解问题,重在抓铁有痕。政策、规章是城市管理的“纲”,是“绣花”的图样、规范;队伍、科技就是“绣花”的巧手、妙手。用“绣花”的队伍、“绣花”的思维、“绣花”的姿态来管理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近年来,针对部分城市在管理中存在着方式简单粗放、效能较低的状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注重发挥现代化科技的巨大作用,在全国推广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数字城管作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在更新城市管理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在城市管理智慧化升级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精细化治理有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支撑。

  成都。二环高架路上,一辆道桥巡检车正向前行驶。车上的摄像头实时监测路面情况,并通过5G切片技术及AI分析能力,智能判别沉陷、积水、坑槽、裂缝、破损、网裂、拥包等道路主要病害,由4K超高清视频迅速回传至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道桥监管服务中心大屏,中心立即派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秦皇岛。海港区一处井盖被路人移动时,秦皇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监测系统立即发出响亮的报警声。“这种智能井盖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预判、预防……”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怎么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多样、有效,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实现了感知立体化、数据集约化、服务智能化的智慧城管创新模式,扩展了城市管理的“维度”,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度”,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程度。

  谁来管——确立党建引领的共治共享格局

  晨光微露,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又开始了美好的一天。作为一个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形成的街道,这里常住人口16万,本地人、“新上海人”、外地人各占1/3,以前不但管理难度让人挠头,而且社区治理架构断层化、资源碎片化、力量分散化等“痛点”、“难点”,也一度让城市管理者们发愁不已。

  面对基层治理的挑战,近年来,管理者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共建共享“融乐家园”。

  他们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片区党建”新模式,瞄准片区治理的疑难杂症进行集中攻关;他们注重红色引领,全力搭建“物业党建”新平台,真正做实服务居民“最后一百米”;他们培育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居民区“党建风景线”,让39个居民区形成一道道靓丽的党建“风景线”,培育出“唯有家乡不厌看”的真挚情愫,营造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和谐画卷。

  居民们满怀喜悦与自豪,给古美路街道的社区党建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城市家园党建”。

  坚持城市管理工作的党建引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激发共建共享共治的力量,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力点、聚焦点所在。这样的思路与举措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与踊跃参与。

  像“城市家园党建”这样的生动案例,还有很多。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到“像绣花一样”的精细程度,使得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地积极发挥党在城市管理中的灵魂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法,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推动城市管理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行为向“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元共治、共享成果”的“大城管”共治模式转变。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让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从房前屋后实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南京积极探索城市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扩大城市治理社会公众参与,在全国首创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

  针对高校多、大学生多等特点,武汉组织百万大学生参与城市管理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氛围日益浓厚。

  宁波市城管部门发起成立的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构建起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渠道,目前已累计组织动员100余万人次、提供超250万小时的义务服务。

  目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开展的“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中,“大城管”共治模式再次迸发出巨大能量,一批困扰大家许久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以解决,有效提升了城市市容市貌品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通过苦练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主要内核的“绣花”功夫,“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的蓝图梦想正在我国千万座大小城市化为现实成果,一幅壮美和谐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