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迁安市着眼民生需求,坚持将解决停车问题、提升街区品质,作为建设“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的重要抓手,找准“病根”,精准施策、标本兼治,使“停车难”问题明显改观,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领导,有效凝聚部门工作合力
启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试点工作以来,迁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迁安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实领导责任,建立高效指挥体系,以精准、高效的指挥调度,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见行见效。同时,充分发挥规划、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作用,凝聚合力,全力推进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规划引领,提升停车规划建设水平
按照《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科学编制《迁安市停车设施建设规划》,依据城市及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统筹考虑现状及未来停车需求,制定迁安市停车设施发展总体目标与规划策略,明确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建设时序。同时,坚持差别化供给原则,综合考虑土地、功能、交通等因素,科学确定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为停车设施建设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迁安市计划新建公共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位320个,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建设。
迁安市锦江西侧停车场
源头入手,解决小区停车刚性需求
改革原有车位(库)使用权单独销售模式,从2017年开始,在全省首次提出商品住宅项目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将配建停车位成本纳入开发总成本,小区配建的停车位均作为公共停车位固定分配给住户,每年只收取管理服务费用,停车设施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地下车库销售难、停车设施大量闲置、车辆侵占公共空间等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停车功能
充分借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等有利契机,统筹推进城市综合改造,完善配套停车设施,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依托老旧小区改造,直击破解难点。始终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建筑格局,合理规划停车设施位置、数量和出入路线,改造小区72个,改造扩建停车位15428个,极大缓解了老旧小区“进不去、出不来、没地停”的停车难题。
依托海绵城市建设,抢抓破解机遇。作为省内唯一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把建设海绵化停车场作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解决城市内涝与停车难的重要举措,实施“海绵+”,拿出最好的地段,新建和改造6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713个,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特别是在行政办公中心西侧城市最繁华地段,舍弃32亩土地近亿元出让收益,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海绵化停车场,共有停车位622个,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
迁钢小区钢渣透水混凝土停车场
依托机关旧址改造,拓展破解空间。本着完善老城区功能设施、提升生活环境质量的初衷,不与民争利,放弃通过出让国有资产换取财政收入提高的“短期效益”,不拍卖、不出售、不出租,改造机关旧址建设绿茵式停车设施,提升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惠民、利民、便民的“长效投资”。计划拆除经贸委等旧址,改建停车场,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编制。
盘活资源,增强城市停车有效供给
利用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支持,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合理设置路边停车体系,利用已建成的道路、公园、学校等公共空间周边区域,累计增设停车位3241个,有效提升了停车设施的辐射能力。
挖潜夜间停车资源,利用市民作息时间的高重叠性,“以时间换空间”,解决“潮汐式”夜间停车资源4850个。以北购商场、悦购城、天洋城等大型商业广场为辐射点,错时共享商场停车设施。
开辟临时停车资源,针对城市中心区域内学校在上学、放学时段车位需求大、占用时间短的特点,在中小学校周边设置并开放349个限时停车位,满足市民短时停车需求。
滨湖东路绿化带停车场
滨湖植被缓冲带停车场
科学管理,严格规范城市停车秩序
在保障停车设施建设的同时,科学规范的停车管理同样重要。迁安市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依托文明城市常态化、交管巡查执法、志愿交通服务等综合手段,加强停车资源引导和管理,引导市民文明停车、规范停车,杜绝“一车占多位”等不文明行为,推动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严罚促整改,在市区主要干道严厉查处违章停车,用制度推进停车管理进一步走向法治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