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啊,现在环境可好了!你看,这是我们用厨前垃圾堆出的有机肥,我正要用它给我家小菜园施肥呢!”走进山东省胶州市胶北街道律家庄村,一位老婆婆笑着说。
不同于以往村里“鸡鸭乱跑、垃圾遍地”,今天的律家庄村春风拂面、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这主要得益于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各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定基调
律家庄村深刻领会共同缔造活动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先行”的原则。村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培训,由党员自己讲政策的学习情况、实践体会,不断加深对人居环境整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好推进工作的先锋员、宣传员和督导员。
“我们落实‘党员包户’制度,按照‘就亲、就近、就便’的原则,全村53名党员各自挑选4至5户村民,发挥街坊之间‘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好事’的优势,畅意沟通、逐户指导、逐人监督,构建‘定时定点定人督导’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蔡启雷说。
围绕共同缔造活动理念,律家庄村党员干部带领2000余名村民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奖惩办法,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治理。全村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1名组长、2名党员、6名“好婆婆”“好媳妇”。每名“好婆婆”“好媳妇”包5户,负责村里环境卫生的宣传、指导、监督工作。每名党员包10户,负责协调处理“好婆婆”“好媳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村还创新“567”工作法,网格负责人每天早晨5时巡村、6时早会、7时落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答复、事事见落实,形成工作闭环,并对成绩突出的成员表彰奖励,鼓舞村民动起来、干起来,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垃圾分类谱新章
“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是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开展的重点工作,将未烹饪的菜叶、果皮、蛋壳等厨前垃圾单独分拣出来,每天收运至统一地点,混合菌种、垫料等,以“三明治”的方式进行生物堆肥,这样不仅不会产生异味,而且用这种肥种花、种菜天然无公害,能够吸引更多村民体验堆肥的乐趣。
律家庄村运用共同缔造活动理念,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厨前垃圾分类工作。“好婆婆”“好媳妇”还组成义工表演队,创作了一首歌:“垃圾分类新风尚,宣传指导要跟上;全民共创新风尚,誓叫村庄大变样……”歌词朗朗上口,真正把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唱到百姓的心坎上。
“我可不只会表演节目。”队员金凤的言语中带有几分自豪,“(我的)身份可多了,既是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员,又是环境卫生的监督员。我还借助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带动家里其他人都参与垃圾分类。”
对于制成的有机肥,律家庄村按照“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优先奖励给垃圾分类星级评价高的家庭及先锋模范党员,用作庭院花卉、小菜园追肥,通过就近就地还田,减少资源浪费,避免二次污染,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
“垃圾分类让我们村的生活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大家用烂掉的瓜果、菜叶堆肥,得到了实惠,种菜种花都不用买肥料。”村民邵秀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蔡启雷总结了一套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经验:“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用不用心。我们村所有党员都能把垃圾分类知识烂熟于心、熟记于脑,做到鹦鹉嘴、兔子腿、千里眼。现在,党员既是指导员又是监督员,通过党员先行,把正确主张变成百姓的自觉行为。”
幸福之歌同声唱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厨前垃圾分类为先行载体,律家庄村将共同缔造活动理念深入村庄各个角落,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此前,律家庄村组建了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参与一院(幸福院)、一堂(孔子学堂)建设。500平方米的村庄幸福院,为村里的小学生和7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分别提供爱心早餐和免费午餐。孔子学堂聘请国学老师,每周到村里讲解传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深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律家庄村形成浓厚的德孝文化氛围,家风、村风、民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不断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
律家庄村还设立了村级宣教中心,坚持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乡村建设等专项培训,每月开展知识竞赛大比武,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切实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成为律家庄村迎来乡村建设新局面的重要节点。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纪文峰表示,近年来,该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村庄基础和发展定位,坚持党建引领,以村民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充分发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全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绿色、特色鲜明、乡风文明的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2.04.15胡俊涛王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