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聚焦民生 > 城市更新助力沈阳全方位振兴发展

城市更新助力沈阳全方位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26作者:admin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成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与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辽宁省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自此,辽宁省开始从区域协同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力,探索让城市发展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和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双核”(沈阳市、大连市)之一,当前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十四五”时期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发展理念,针对城市体检评估提出的生产空间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生态宜居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有待提升、行车与停车难、基础设施保障有待完善、城市风貌特色不鲜明等突出问题,从赋能、宜居、绿色、人文等方面,兼顾创新、智慧、低碳、韧性等内容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赋能:盘活低效空间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东北振兴发展过程中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新兴产业园区功能提升与传统商业办公区升级等工作,补足城市发展动能,提高城市产业空间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沈阳市划定了35个城市发展核心板块,统筹推进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新城重点推进功能拓展,老城强化结构优化。重点梳理建成区内核心板块中楼宇、厂房等各类闲置或低效空间资源,以保留改造为主,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与功能提升,推进既有低效产业园区更新、商业中心区品质提升,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功能结构。结合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强化地上、地下空间综合统筹和一体化提升改造,突出轨道交通场站与闲置或低效空间资源的一体化更新建设,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盘活低效空间丰富太原街、中街、长江街等商业街区业态,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优化工业区产业结构,重构城市空间形态,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宜居:提升生活品质

  针对以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居住区为主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状问题,着力于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突出聚人兴业,聚焦完善配套、绿色低碳、便利宜居,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沈阳市确定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路网结构体系优化。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坚持一区一策、精准施策,发挥人民设计师、居民和业主委员会作用,充分调动不动产产权人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将老旧小区纳入社区治理范畴。根据居民意愿,结合闲置资源、违建拆除、功能用房综合改造,增设养老、医疗用房、城市书房和书屋,增建便民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家具”与无障碍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有序推进建筑屋面防水和节能改造、既有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按照“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准实施背街小巷改造,打造道路平整、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街巷环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及体系化建设,大力推进居民小区内网改造工程,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坚持盘活存量为主与适度扩大增量相结合,全面完成住房租赁试点工作任务。增加消防和监控等安全设施,同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健全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推进居住生活空间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安全智慧。

  在街路更新工作中,遵循“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更新理念,统筹沿街活动、慢行交通、静态交通、机动车交通等,重点实施街路断面优化、绿化提升、建筑立面整治等更新工程。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改善交通“微循环”,打通主城区断头路,提高路网连通度,缓解交通拥堵。整治公交车占道停车问题,优化建设公交场站和停车场。

  绿色:改善生态环境

  对标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突出生态惠民,强化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留白、留璞、增绿,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突出北方公园城市特色,围绕“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实施增绿、建园、连道、造景、植文工程,加强城市公园、绿廊绿道、城际生态隔离带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园绿地在人文休闲、环境保护、防灾避险、净化生态等生态宜居的综合功能,构建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实现园中建城、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共生。

  用好用足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强化自然风光、补充慢生活的生态人文景观。深化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优化城区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生态功能。在“主城副城”之间、“河流水系”两岸、“一廊两轴”两侧预留、增加绿化空间,提升城市内道路两侧绿化植被层次,增加绿化长度、宽度,建设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统筹实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闲地营绿等修补措施,完善城市公园和街旁绿地建设,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充分利用街旁绿地建设口袋公园,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人文:塑造特色风貌

  尊重城市发展历史,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价值为导向,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以文化城”“以文化人”发展策略,充分运用微循环、小微整治的城市更新方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深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内涵,弘扬英雄城市定位,深入开展普查工作,推进北大营营房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文化展示,打造“百馆之城”。

  注重对城市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继承发展,结合低效空间更新、生活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将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传承融入到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特色、时代人文精神与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街路空间改造相融合,统筹推进盛京古城等历史文化空间综合整治与提升,织补城市文化碎片、还原历史文化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历史风貌修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积极引入各类会议、节庆、赛事活动等“文化+”产业,推进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东贸库、耐火材料厂、红梅味精厂、北市场地区等历史文化空间更新发展,增补城市生态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文化产业园与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带动城市产业功能提升。

  沈阳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规划引领、设计先行,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导向,聚焦绿色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活力城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突出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五大要素,坚持“留改拆”并举,强化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全面、全方位振兴发展赋予新动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2.02.24张建军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202/20220225_7646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