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换新颜。赵普摄
老旧小区如何改造才能成为“民心工程”和城市提质新亮点?在西工区,“西工地”片区的提升改造给出了答案。经过组团连片改造,“西工地”由原来的“老、破、旧”蝶变“净、靓、美”,形成一个集景区、社区、街区为一体的特色生活休闲旅游街区,成为西工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曾经的西工地,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26个庭院、92栋楼多数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年久失修,公共配套设施老化,院内空间狭小,地下管网堵塞,物业管理混乱。片区内包含一处历史文化遗迹——始建于1914年的西工地,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新式陆军兵营,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处于老旧小区包围之中,鲜有人问津。
“夏天污水外溢臭气熏天,冬天供不上暖寒气逼人,道路堵塞车辆进出难,好多老住户都搬出去了!”谈起过往,居民李先生说。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19年10月,西工区启动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程,将“西工地”列入改造项目,并按照区委常委分包制,由区委书记分包“西工地”片区,每周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民心工程如何顺应民心?西工区采取了一系列问需于民的暖心举措。通过“板凳会”“邻里会”、党员代表会、入户调查等形式,先后征集建议60余条,做到群众需要怎么改就怎么改,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
“拆、改、留、进”四字诀,是“西工地”改造中的重要经验。
“拆”,通过拆围墙、拆违建,让“小院子”变成“大社区”,实现连片统管,把腾退出来的场地变为公共空间,见缝插绿建成200平方米小游园和350平方米社区广场。
“改”,改造基础设施,水电气暖、道路、通信、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一体打造,曾经困扰居民的几大难题,都得到彻底解决。
“留”,坚持民生改善和文物保护并重,对西工地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利用,建成抗战纪念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进”,全方位开展公共服务进社区,新增养老服务、城市书房、社区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经过改造的“西工地”,灯明了,路平了,水通了,行畅了,景美了,社区绿地、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变化太大了,就像建了个新社区一样,好多搬走的人,又回来了,在老房里过上了新生活!”李先生由衷地说。
在提升社区环境的同时,着眼于城市提质和产业发展,西工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西工地片区进行统一设计,着力打造有历史记忆、历史文脉、地域特色的特色文旅街区。改造后的“西工地”文旅街区,风格鲜明,业态丰富,老建筑焕发出新光彩,老街区呈现出新活力,呈现出“洛阳味、近代风、时尚范”,成为洛阳市文旅新亮点、打卡地。
据介绍,西工区共有老旧小区580个,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537个,涉及居民7.2万多户,占中心城区的54%,任务量居全市第一。西工区委主要负责人说,2019年以来,西工区已完成26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2022年底将累计完成改造396个,让民心工程惠及居民5.6万户、22.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