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定位。遵照这一指示,自2011年以来,洛阳市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洛阳市把保民生放在棚改工作的首位,同时把棚改工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世界历史上延续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洛阳极为重视在棚改过程中保持古都风貌,注重大遗址保护,保持地方特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衡量一座城市的品质,不仅要看地标性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这正是洛阳在棚改过程中始终放在首位的准则。
孟津区横跨黄河两岸,其中北区是现代化高端石化产业聚集区。阳光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在全面启动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工程的大背景下建设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初期,孟津区就选择多家不同风格的设计单位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商讨和策划,借鉴并汲取其他城市安置房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保持城市整体风貌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建设11层小高层的居民住宅楼设计方案,容积率控制在2.0左右,既保证了节约用地的要求,又满足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阳光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颜值高、配置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院内道路环道绕行、出入便捷,符合“农进城”居民生活习惯。小区内植物种植四季兼顾,果树花树穿插其中,小区套内面积从80至130平方米不等,适应不同家庭人口居民的选择。小区供电、供水、供暖、排污、消防和智能等系统自成体系,集中控制管理。小区内所有单体楼外立面加贴保温材料,落地窗户采用断桥铝材质和中空双层玻璃制作,环保节能、保暖降温俱佳。
为了加强基层社区建设,社区内配建的独栋公共服务用房,为党群活动开展提供了足够阵地。此外,平整的车道步道,与社区内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场所连为一体。社区周边配建的一定数量的商业用房,或预留的住宅及商业用地,最大限度地为社区居民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充沛空间。
瀍河回族区地久艳阳天项目和建业贰号城邦项目紧邻正骨医院康复中心,周边新建中、小学校园。通过改造,新校小区有效改善旭升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配套商业为居民提供便利购物超市、快递驿站等便民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及满意度。
把促进城市发展作为重要抓手
洛阳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其中就包括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涧西区十大厂矿。随着近些年产业转型,涧西区面临的问题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类似。
在棚户区改造中,洛阳从没有忘记这些老厂矿棚户区居民面临的困境,把棚户区改造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
涧西区29号街坊东区A地块原为河南省六建公司家属区,大部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板式建筑物,属典型老旧小区,院内道路等公共设施已破旧不堪,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加之物业管理不到位,时有居民进行投诉、怨声载道。
随着改造项目的推进,以前破旧衰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城市形象得到有力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其商业综合体业态已成为牡丹广场周边,乃至整个涧西区的商业枢纽。整洁靓丽的小区街道、清新典雅的各类绿植、高端大气的玻璃幕墙,同时配备了城市书屋、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以及地下车库的对外开放,方便了周边群众来此购物消费的停车之需,整体项目的改造推进已成为涧西区地标性亮点,也成为促进改地区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支点之一。
据洛阳市房屋征收中心负责人介绍,洛阳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对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补上发展短板、扩大有效需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举多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更好地体现棚改安置房的居住属性,“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李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