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龄化社会,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免遇到这一现实问题。2021年,郏县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评价报告指出,郏县存在养老设施配置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郏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明确一个目标,抓住四个关键,积极推动农村普惠性、互助式养老机构建设。目前,郏县具有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的行政村数量由去年的102个增至今年的132个,日可吸纳服务老人6300余人,探索了一条低成本运行、高效率推进、多层面见效的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子,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明确一个目标高站位谋划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求。
郏县辖8镇5乡2街道、377个行政村,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65.11万,常住人口50.45万,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人超过10万,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些老人中,有不少属于老弱病残、鳏寡独居、空巢留守者,他们精神孤独、情感寂寞,日间生活缺少照料,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生活质量堪忧。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是政府兜底照顾农村特困人员的专门机构,进入有门槛。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属于有偿服务机构,老人条件难以承担。专门留人在家照料,则存在“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的困境。
郏县锚定“农村普惠型养老机构建设”的目标,提出“搭建一个平台、用好两支队伍、发挥三种力量”的总体思路,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村普通老年人,通过建设农村幸福院这一平台,用好村组党员干部和妇联“四组一队”(郏县创新村级妇联运行机制成立的发展组、权益组、宣教组、家风组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发挥政府、村“两委”和社会爱心人士三种力量作用,借鉴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在全县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和有偿就餐等服务。
抓住四个关键高标准建设运营
农村幸福院“场所哪里选、资金怎么筹、如何运行好、群众咋参与”,这是四个现实问题。郏县认真分析研究,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农村幸福院顺利建设运行。
一是科学规划选址。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小微整改”原则,整合村内闲置校舍、村民空闲院落等闲置资源,不大拆大建、节约成本。农村幸福院多选址在村庄居中位置或与文化广场、卫生室等临近的地方,方便群众参与,开展综合服务活动。每个农村幸福院设有“五室一厅”,即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配餐室和餐厅,并配备了电视、棋牌等设施,完善服务功能。
二是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县里补一点、乡里配一点、村里投一点、群众集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每建一个农村幸福院,除了县财政补贴3万元之外,乡镇和村集体均有投入,同时发动本村成功人士、企业以及驻村帮扶单位等,解决资金问题。全县各乡镇依托乡贤微信交流群、公益平台等,已募集运营款物折合300余万元。
三是规范就餐管理。县有关部门出台食堂管理、安全卫生、财务管理等8项指导性制度,并为每个农村幸福院提供1个公益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负责日常事务。农村幸福院由各村自行管理,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对就餐群众按次数保本收费,每人每天3到10元,对困难老人适当补贴。部分村庄在老人自愿的前提下,将其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有偿流转,收入作为就餐费用。部分村庄将村内闲置土地建成菜园,实现自给自足、节省开支,并鼓励老人到菜园参加劳动。
四是拓展服务内容。农村幸福院的定位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村“两委”还组织群众帮助困难老人打扫卫生、洗澡理发、送医取药。村里开展节日集体活动以及各类巡诊义诊、健康体检等项目,也纷纷向这里集中。妇联通过在农村幸福院举办“四组一队”志愿活动,聚拢人气,提高服务质量。
今年端午节,郏县的文化志愿者走进长桥镇双槐赵村养老院,不仅带去了丰富的文艺表演和蔬菜水果,还帮助工作人员包粽子、整理内务。老人们一边欣赏着节目,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实现六个效果高质量持续发展
郏县通过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营,收获了六方面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是解决了老人日常饮食问题。在农村幸福院,老人们夏天可以吃到新鲜饭,冬天可以吃到热乎饭,每天都能吃到应时饭,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二是解决了老人精神孤独问题。老人们平时在这里看电视、下棋、聊家常。遇到困难时,大家互帮互助,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了精神慰藉,实现了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
三是增加了困难群众收入。幸福院不仅为13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公益岗位,增加了务工收入,还解决了家庭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实现“照护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四是引领了文明乡风。老人们在农村幸福院生活有保障、生病有人知、困难有人帮,不仅老人满意,在外亲人也心怀感激,形成了邻里互助的文明风尚,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是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通过农村幸福院,村“两委”更加精准地掌握了老人的困难需求,因人因事解决问题,提高了村组党员干部的威望,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
六是教育群众更加坚定不移地感党恩、跟党走。农村幸福院是党委、政府为群众创造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
“村里的幸福院建成后,我们老两口就在这儿吃饭,一天三顿,便宜又方便,孩子们在外打工干活也放心。和老伙计们在一起,开心又快乐,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我真的很幸福。”83岁的王集乡蔡庄村村民刘丙炎说。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2.08.26邢占松冯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