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凌晨,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完成吊装,大田湾片区市政工程控制性工程大田湾—文化宫人行天桥顺利合拢,为后续桥面铺装及附属工程施工奠定基础,整个工程有望10月建成投用。
大田湾—文化宫人行天桥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文化宫中门,上跨中山三路,长125米,主跨43米,为五跨连续刚构桥,整幅桥面宽18米,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宽的钢结构人行天桥。该天桥连接文化宫与贺龙雕像广场,以“大道至简,文化传承”为主题,集人行交通、城市景观、文化通廊等于一身,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核心区的地标性桥梁。
这座天桥方案设计之初,就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天桥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交通繁忙,为满足施工期间降低对地面交通影响,该桥梁主体采用钢箱梁结构,由工厂制作完成,现场吊装焊接。其次,工程范围内管网密布,种类多、数量大、影响广,为保护管线减少迁改,设计人员针对桥梁桩基、承台等下部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尽量避开高规格管线。此外,桥梁两侧分布有年代久远的黄葛树,考虑到每一颗树承载着城市丰富的记忆,设计师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生态的态度,提出在桥梁局部开孔的设计方案,成功减少了植物移栽。
不仅如此,大田湾—文化宫人行天桥在建设过程中还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两路口片区地质状况极其复杂,局部地段基岩面起伏大;填土层较厚且不规则,局部存在架空结构;桥墩桩基施工过程中多处塌孔,施工单位调整施工工艺,采取埋置护筒、注浆等措施完成钻孔作业;除主体工程外,桩基范围内包括电力、燃气、通信(含军事光缆)、给排水等管网,涉及多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对现场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为协调参建各方施工内容及作业时间,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统筹安排,制定总体计划,划定作业场地,严格控制交叉作业节点,保证各项工作如期推进。
大田湾—文化宫人行天桥建成后将贯通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沿线步行通道,改善两路口片区人行过街环境,为周边居民出行带来方便。
上一篇:重庆已累计打造400多个智慧小区
下一篇:用审批的“减法”换发展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