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州市始终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系统完整地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使名城保护成为惠州一张靓丽名片。
制定保护条例 持续完善保护制度
惠州市将名城保护作为地方立法首批项目,2017年颁布施行了《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条例明确了惠州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方面的方向和目标,并提出活化利用必须与街区基础设施的配备及防灾措施的改善统筹考虑,避免在活化利用中“走弯路”,造成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核心保护内容的破坏。
朝京门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抓手,惠州市相应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各县(区)政府和有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相应组建了名城保护专家库。依托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和地方高校技术力量,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定期深入项目一线“问诊把脉”,为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建筑修缮等保护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加大资金投入 全力推动保护项目
目前,惠州市共有历史建筑261处,历史文化街区6条。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2022年初惠州市设立了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目前已有140处历史建筑正在实施维护和修缮。惠州市政府出台《惠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补助办法》,除市级补助外同时也要求各县(区)对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同步予以配套补助,非国有历史建筑全面修缮可按建筑面积最高获市、县两级财政共60万元补助,日常维护每年可定量获2万元补助。
旭日村
补助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撬动县(区)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鼓励保护责任人及时进行白蚁防治、增加消防设施、检修屋面,通过预防性保护、日常保养,避免“小修”酿成“大修”,极大地激励引导保护责任人自行出资修缮。同时,结合本土历史建筑特征,惠州制定《惠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为保护责任人修缮提供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步骤技术参考。
补助政策出台后,多处古建筑权属人主动要求申报成为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由“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发生质的转变,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惠州明清城墙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惠州多方筹措资金,近两年来累计投入街区修缮资金超1亿元,先后对金带街、水东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正在实施淡水老城和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通过增加街区消防设施、管线下地、修缮沿街立面等方式,完善街区基础设施,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风貌。
压实属地责任 强化过程监管
惠州市将全市保护名录纳入市历史文化名城信息管理系统和保护一张图实施监管,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历史建筑普查、挂牌、测绘建档、保护规划、具体措施、责任人员等内容,积极构建市、县、镇、村、保护责任人多级联动保护网络,建立负面清单,认定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签订保护协议,将保护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个人。
高榜山挂榜阁
县(区)住建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城管执法、文物部门主动服务,深入社区历史建筑修缮现场,实地解决部分历史建筑产权复杂许可报批和修缮技术问题,打通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最后一公里”。
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问题处理,要求属地镇街每月做好记录和上报巡查情况,确保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市级主管部门组织县、镇、村保护人员进行保护传承业务培训,在党校、干部学院相关科长班和中青班班次中增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培训课程,由市住建局主要负责或分管同志授课,提高领导干部在城乡建设中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金带街
推进资源普查和活化利用 留住“乡愁记忆”
近年来,惠州市积极探索保护活化新利用模式,通过点、线、面资源整合,连片保护利用,实施了一批活化利用项目。如挖掘东坡寓惠文化,重修了苏东坡祠,新建了东坡纪念馆,力争打造成为全国苏东坡学术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中心;抢救维修宾兴馆,陈列布展惠州科举、中国科举文化源流、惠州科举名人展示区、多媒体互动展区等内容,开辟为惠州科举制度陈列馆;传承红色基因,展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将东湖旅店打造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并以全票通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一举斩获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在努力做强“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惠州市依托名镇、传统村落看得见的“乡愁之美”,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引进社会资本完善秋长茶园村配套设施,打造集观光旅游、食宿于一体化的休闲农业综合体,让村落焕发新活力。
苏东坡祠
此外,为推进保护传承工作“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惠州市正按照“找出来、纳进来、亮出来”的工作步骤,目前已印发《惠州市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全市正在推进新一轮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工业、农业文化、灌溉工程、地名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摸底工作,普查线索将作为今后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评估依据和保护名录公布的后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