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承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量大面广,覆盖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需要现场调查6亿多个房屋建筑图斑。这其中,农村房屋量大面广,以栋数计占城乡房屋建筑总量九成,以面积计占一半。由于绝大多数农房未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程序,无专业设计,无工程档案,数据的获取更多地依赖外业的实地调查。
“普查人员跋山涉水、攻坚克难,是这场‘风险普查战’的重要基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农房存量巨大,并且在持续翻建新增过程中。由于从未进行过全国范围的农村房屋建筑普查,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农房的数量、分布和防灾能力现状缺乏全面的掌握。想要摸清农房建设底数,靠的是各地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扎实推进,专家团队的科学研编、精准施策,靠的是普查人员们顶烈日、冒酷暑、走泥泞、披风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情披荆斩棘。无论是高原、山地,还是草原、戈壁,行进在普查路上,虽步履艰辛,但辙印深深。
每个岗位都是一个“战”位
“付出没有白费,我们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秦皇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新建感慨万千。经过五个多月的奋斗,秦皇岛市房屋建筑数据软件质检通过率100%,数据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符合要求,顺利通过省级、部级质量检验。
作为秦皇岛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房屋建筑普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刚接到普查任务时,刘新建的心有些“凉”。房屋建筑普查工作量占比全市普查工作量近70%以上,但普查人员不足,经费匮乏、系统未搭建、无第三方技术力量支持。如何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成为摆在刘新建面前的首要难题。
刘新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多方跑办完成市级层面市级系统平台搭建、资金预算申请、第三方技术力量选取。另一方面下大力督促并适时协助县区完成内业数据收集整理、经费申请、调查队伍和技术力量准备。同时重点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以会代训、专家辅导、送学上门等形式对县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印发《看图识建筑》口袋书2000册和400多套学习资料及宣传海报、宣传页12500份。此外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燕山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动员相关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经得起‘细评’、‘细看’、‘细查’。”刘新建坚定地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五个月来,他未曾休息过一天,始终奋斗在普查一线。其间,他腰椎颈椎病复发疼痛难忍,只是靠吃药治疗;女儿备战中考,他也未能尽心照顾;家里老人癌症手术,他只能利用晚上时间陪护,白天依然坚持在普查工作第一线……
“每天我要组织调度10个地市110个县区660个模块。”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马哲已记不清这是他连续多少天吃住在专班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外业调查人员克服疫情、极端天气、山地沟壑等困难进行调查;内业质检人员分秒必争,不误一天进行质检;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及第三方支持单位也挑灯夜战,错峰质检,周末不休息,节假日不打烊。
马哲的工作主要是上下联通,做好统筹。每天他要统筹安排计划,综合指导推进。逐县逐区进行问题核查,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全程跟踪,对进展缓慢县区及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确认问题,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指导解决。“‘5个当天’是我们每天都要达到的标准。”马哲解释说,要当天审核录入、当天核检校验,当天反馈问题、当天督促整改、当天问题销号。同时梳理总结做法经验和进度,为第二天调度通报提供依据,对连续三天调度发现数据较差的地区,组织内业梳理问题清单,外业赶赴现场指导更正。
“这些事繁琐又精细,是个‘绣花功夫’”。在马哲看来,每个岗位就是一个“战”位,都有其责任和使命。每个岗位做好“绣花功夫”,终将成就全国普查的锦绣蓝图。
技术指导让普查少走弯路
“进行技术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各地少走弯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朱立新诚恳地说。早在普查工作开始之前,她就已经跑遍了中西部22个省份,对农村房屋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这也为她之后牵头制定《农村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奠定了基础。
朱立新坦言:“农房信息是靠我们的调查队伍一栋一栋跑出来的。”和城镇房屋不同,农房没有工程档案资料可以去查询,以自行筹资、自行组织建造为主,更多考虑使用要求和经济成本,没有结构体系、结构类型的概念。再加上农房类型比较复杂,有独立住宅、集合住宅还有像独立厨卫、畜棚、杂物间这样的辅助用房,给普查带来了很大挑战。“我们将一些结构类型做了拆分,把相对来说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调查员更一目了然。”朱立新解释说,考虑到一线调查人员的专业背景,农村房屋的调查对象分类、指标选取要兼顾专业要求和可操作性,方便调查人员按图索骥。每次宣贯她都把联系方式附在课件的后面,与很多基层调查人员成为好友,随时解答各种问题。随着问题的积累,专家组整理了“百问百答”,将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形成答疑手册,以问题为导向拉直问号。
“制定导则,宣贯培训、审核评估实际上是一个闭环。”在现场审核阶段,朱立新和农房核查团队一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深入26个省份、几百个县区、上千个农村进行现场核查。她笑言:“我们的专家组成员克服了疫情、高温等多重困难,练就了一身绝活。”
作为农房核查牵头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李杰对此深有感触。在广西、贵州部分地区核查时,由于部分农户不在家中,院门紧闭,无法入户查看房屋情况,核查员们各显神通,“飞檐走壁”“跑酷上墙”,只为准确掌握房屋的实态信息;在内蒙古、云南等省份,地广人稀,村民极其分散,这个山头住着户人家,隔几个山头才有下一户。为了完成核查任务,核查员们常常起早贪黑,一路颠簸,晨光熹微出发,黄昏还在走村串户。
“农房的多样性太强了,每个省份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李杰看来,只有提前熟悉房屋的各种“疑难杂症”,才能在核查时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此核查前,专家组都会根据各地不同的房屋结构开展内部培训及交流;核查中,核查员们白天一户户入户核查,到了晚上就开例会复盘总结,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核查后,大家还会整理本次核查的所有房屋情况及问题,形成详尽记录,为下一次开展核查提供参考。
专家组对各地的方法、流程、采样结果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调查单位找出症结,提高了外业调查质效,保证了整体进度。如今,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到收尾阶段,房屋建筑数据平台已搭建成形,数据已开展应用,将为农房安全建好防护网。
既是普查队也是宣传队
12月的黑龙江,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零下2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泼水成冰,呼出的热气转眼就在眉眼间凝成一层层霜花。
“披霜带雪是常事。”牡丹江市宁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赵裕鑫笑着说。收到调查底图时,黑龙江省已进入严冬,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然而时间紧、任务重,寒冬也不能“猫冬”。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新兵,刚参加工作的赵裕鑫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主动申请负责宁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从此冰霜满面成了常态。只靠衣服保暖不够,就多带几片发热贴;手机充满电只能支撑两至三个小时,就多带几块充电宝;开的车时常因为严寒而抛锚,就做好汽车的保暖……
风雪中,普查员们一脚深一脚浅,一户户核查、一个指标一个指标精准录入、一张照片一张照片上传系统,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对于高墙之中的房屋,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房屋图像,普查人员不畏危险爬上高墙,化身一线“作战人员”;对于无人居住房屋、养殖场区等调查难点,逐一协调、逐一解决;对于确实无法进入的地区,利用无人机航拍、倾斜摄影测量等手段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寒风中,他们的衣服渐渐变成一层薄薄的“铠甲”,帽子、头发和脸上结满了冰霜。
和最北端的黑龙江省相比,云南省丽江市虽没有严寒,但是地势极为陡峻且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调查形势也非常复杂。“我们实施‘深入化’一线工作法。”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媛表示,想要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只有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才能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数据就是我们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玉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抗震科赵新红主任介绍说,老君山村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高山里积雪未融,路面泥泞湿滑,普查员要徒步4个小时才能进村,路上不时滑倒。由于房屋分布极为零散,每户之间步行要数个小时,普查小组走沟穿林工作一天也只能核查3~4户。普查员只能带上干粮和充电宝,夜晚在村民家借宿。
“白沙镇以纳西族为主,在语言交流沟通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引起误解。”云南路建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宏明说,在调查过程中,有的村民误以为普查员是骗子,选择报警。因为语言不通,不配合、恶语相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且村民们白天要出门干活,普查员只有等村民们晚上收工回家的时间展开入户调查。但是,云南的晚上天黑得又早,天黑后无法进行拍照,难以上传系统。所以每个村子都是早上、中午、晚上轮番走访一遍才能基本完成调查。由于用餐时工作尚未结束,很多普查员顾不上吃饭,都患上了胃病。
“我们既是普查队也是宣传队。”云南路建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段云斌自豪地表示,经过普查员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即使是纳西族的老乡们也明白了普查的重要意义。“这是好事,是党和政府把我们放在了心上呀。”纳西族的和如兴爷爷由衷地翘起了大拇指。
国情国力,安邦之基。三年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共260余万干部和技术人员、志愿者投入到这场前所未有的“会战”中。他们中有退休不褪色的离退休干部,有尚在校园的有志青年,有数月不曾回家奔波各地的专家学者,有披星戴月的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尽管他们身份不同、样貌不同,但是三年来,他们以脚步丈量一砖一瓦,以热情和拼搏战胜了艰难,以坚韧和专业铸就了数据质量,收获了全面、准确、真实的海量数据,为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数字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3.01.06普安
上一篇:托起群众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