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计划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公园城市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实施唐山新城更新计划、清水润城计划、山水历史文脉计划、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等29个行动计划。
日前,《唐山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出台,明确未来两年内,唐山市将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治理好“城市病”,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永续发展动力。
作为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传统工业城市,唐山在转型发展的路上对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前我国城市已从扩张式、往外蔓延式的发展,转向内涵式、更新式的发展。对于城市更新这道“必答题”,唐山市将坚持以人为本,在治理“城市病”的同时,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做到区域统筹、持续更新。
开展“城市体检”,倾听民意找“病因”
“为城市问诊把脉,都赶紧来填表,说说自己的心声。”8月初,一份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唐山市民朋友圈广为传播,大家纷纷转发至亲朋好友。
这是唐山市在城市体检过程中开展的居民满意度调查。
“给城市‘治病’,就需要准确找出‘病灶’,查出病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必要前提。”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处处长张晓刚说,问民意、听民声,则是城市体检工作的必需。
专家论断,新阶段下,城市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逻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聚集,人跟着企业走;现在是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企业跟着人走。
在“人的城镇化”中,必须研究“人的选择”,要真正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推进城镇化发展。
因此,唐山市通过网站、微信朋友圈、纸媒体、社区海报宣传等方式扩大调查问卷宣传范围,做到民意广泛而真实。
经过努力,唐山市利用5天时间完成15244份有效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588份社区问卷,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满意度报告编写工作,系统分析市民关切,并结合对标城市数据,深刻剖析发展短板,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听民意的基础上,还需要专业的“体检队伍”。唐山市成立了城市体检三级专家指导体系,形成“专家领衔指导、专业团队服务、多方参与配合”的工作模式,在城市体检过程中层层把关。其中,成立由国内领先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对整体城市体检工作进行把脉会诊。市级层面成立建筑、规划、水利等多领域资深技术专家团队,对体检指标确定、体检方式方法、体检结果等进行深度参与,让城市体检工作切合实际。同时,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城市体检工作经验丰富的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具体负责数据采集、体检指标评价、问题识别、策略制定、信息平台搭建等工作,精准识别“城市病”,建立常态化城市体检机制,推动智慧化城市更新改造。
经过广泛、科学的城市体检工作,生态环境治理、居住区及社区配套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交通供给服务、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唐山市亟需解决的“城市病”。
“城市体检报告对于确定城市更新项目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张晓刚说,根据城市体检报告,唐山市正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基于问题分类分级,基于问题、结果、目标导向,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策略和城市更新计划。
谋划“更新单元”,补齐城市短板
“过去院里没地方停车,好多人把车停到路边,很容易堵车。现在可好了,增加了许多车位,早上有两个半小时还能免费停。”12月15日上午,市民王先生打完篮球,看着唐山市体育中心旁畅通的马路,不禁感叹。今年,该中心多功能体育馆外的空地改建成停车场,新增的160余个车位,极大方便了来此锻炼的群众。
合理利用现有空间,完善城市功能,这虽然是唐山市2021年民心工程,但与城市更新行动的精髓完美契合。“城市更新行动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唐山市现行的民心工程、‘一港双城’城市空间格局及战略进行有机融合。”张晓刚说。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唐山将统筹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区域转型升级、建筑活化利用的关系,以片区为单元推动整体更新。
根据实施办法,唐山市以城市体检评估为基础,依据各区域功能现状、建筑风貌、上位规划形成的空间结构、社区管理边界、实施项目等条件,综合选取路北区、路南区、丰南区、开平区、高新区、曹妃甸区、丰润区作为此次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其他县(市、区)同步实施城市更新工作。
这些片区内,唐山将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其中包括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老旧街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实施传统商圈改造提升等。
在城市更新片区基础上,唐山进一步划分城市更新单元,作为城市更新实施的基本单位。“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以及自然环境、产权边界等因素,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整,并且相对成片连片。”张晓刚介绍说,一个城市更新单元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规划中,唐山市在丰润区初步划定还乡河单元、原新区老工业区单元、老县城单元和板市单元;在曹妃甸区划定曹妃甸新城单元、唐海城区单元、南堡开发区单元、工业区单元。
这些单元是城市更新项目的载体。依托这些载体,唐山市计划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公园城市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交通系统完善提升、安全韧性城市提升、新城建与智能城市8个重点领域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实施唐山新城更新计划、清水润城计划、山水历史文脉计划、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完整社区计划、城际公交计划、灾害防治计划、城市大脑计划等29个行动计划。
保护历史文化,留住城市文脉
11月10日,路南区原点及东部片区集中改造提升的招标公示在河北招标网上正式发布,公开招标企业参与改造。
“这是‘小山’改造的跨越性一步,‘小山’焕新在即。”在唐山市的东南方向,一片震后重建的平房内,住户们所憧憬的崭新生活,已触手可及。
“‘出关入关,必站唐山;不到小山,枉来唐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说法广为流传,年轻时我就在‘小山’里的一家店铺工作,对这里感情很深。”在81岁老人王槐林看来,“小山”就是唐山的代名词。
因煤炭开采,处在唐山矿工聚集区和交通要道的“小山”因人流量大逐渐繁华起来。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富商白月亭仿照“上海大世界”在小山最高点兴建“小山大世界”,让“小山”升级为这座工业重镇的中心,与天津“劝业场”和北京“天桥”一样知名。同时,“小山”也是冀东三枝花的发祥地,是培养曲艺人才的摇篮,堪比北京大栅栏、南京夫子庙。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变迁,这里繁华不再。但对于像王槐林这样的老唐山人来说,“小山”是心中对于城市的记忆。
“为保留城市记忆,我们将推进开滦博物馆、启新工业博物馆等区域的历史文化保护,对具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建筑进行保护修缮,通过立面整治等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建筑品质,保留空间肌理和建筑形态,导入产业,展现唐山市井文化。”张晓刚说。
唐山市对于“老小山”的更新做法,切合了国家要求。9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城市更新不能一味大拆大建”,“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
对于唐山这座工业重镇,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留存资源尤为突出。“启新水泥厂区域、开滦机车博物馆区域、培仁历史文化街区域等地段都纳入了城市更新,都承载了老唐山人的记忆,是这座城市文脉的‘根’,在城市更新中,如果抛弃记忆的锚点,城市就会变得陌生、有距离感。”张晓刚说。
为逐步提升城市魅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唐山坚持“留改拆建”并举,以保护更新、优化改造为主和拆除重建为辅的方式进行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肌理和特色风貌,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除传统民居、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伐老树。
摘自《河北日报》2022.12.21记者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