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各地的高频热词非“高质量发展”莫属。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这也是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
作为江门的首善之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新会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深入各一体发展区开展新一轮“深调研”,找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按照《行动方案》,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新会正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构建“1+3+N”工作体系,以“十大行动”“十大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冲刺千亿GDP强区,全力打造江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的先行示范区。
新会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发挥“县”优势
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
当前,新会制造业发展步伐相对放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中,新兴产业尚未崛起;各镇(街)经济上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尤为突出。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根据《行动方案》,新会计划用十年时间接续奋斗,全面实现区镇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农房建设管理秩序基本完善,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与全国、全省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中,2023年建立健全适应本地实际的“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和配套方案,凝聚“抱团取暖”“群狼作战”共识,稳步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并取得明显成效,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工业投资320亿元。
发挥“县”优势,新会以重点项目牵引产城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好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绿美新会生态建设。
区镇一体融合发展攻坚行动是“十大行动”之首,旨在打破镇域行政界限,坚持统筹区镇发展资源、产城高度融合等原则,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实施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
一方面,新会将全力服务圭峰会城、潭江、银洲湖西岸、银洲湖东岸等四个一体化发展区(下称“发展区”),推进园镇、规划、招商、“工改”、服务、交通等六个“一体化”工作,实现区镇一体、园镇融合。另一方面,创新建立发展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招商引资更加精准、政务服务更加优质。
2023年至2025年,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5年达2000亿元。其中,圭峰会城、银洲湖东岸发展区分别达600亿元、700亿元,潭江、银洲湖西岸发展区均达350亿元。
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新会正全面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增强县域经济承载力和吸引力。
激活“镇”能量
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
镇域强,挑大梁。镇(街)是连接城区和乡村的节点,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
激活“镇”能量,新会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建设,提质加速中心镇建设,统筹谋划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建设,全面提升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在圭峰会城发展区,圭峰会城划片区管理,整片推进、提升旅游开发、经济一体化开发、行政事务管理、优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职能作用。此外,聚焦文化历史保护与现代城市共生共融,加快枢纽新城建设与落实千年古郡文脉保护同步发力。
在潭江发展区,司前镇协同罗坑镇、大泽镇,以国道G240为主轴线,重点发展新能源、硅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巩固和扩大教育、医疗等配套优势,打造园镇融合示范标杆。
在银洲湖西岸发展区,与滨海新区共谋协同发展,双水镇全力打造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高端纸及纸制品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城乡提质,全面塑造“城市双水”新面貌;协同银洲湖东岸发展区的古井镇、沙堆镇,崖门镇发挥毗邻珠海机场、高栏港口岸等交通节点以及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一的优势,重点打造江门沿江出海、深度对接大湾区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制造和滨海旅游中心镇。
在银洲湖东岸发展区,古井镇加快实现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金属制品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进珠西园区配套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
围绕“打造乡村的经济中心、治理中心、服务中心”目标,新会高效发挥发展区统筹作用,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因地制宜聚力打造富有新会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奋力打造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充分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新会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补齐“村”短板
建治双修与兴旺产业并行
翻开新会地图,在不到1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1个镇(街)、236个行政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各村(社区)风土民情、区位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迥异,发展方向、目标、定位也各不相同,如何补齐短板?
新会的答案是:建治双修与兴旺产业“双线”并行。
全面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新会着力构建符合新会实际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政策扶持、盘活集体资产、推进产业升级、丰富经营项目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宜业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会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3年区、镇、村统筹6亿元,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90%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创建美丽宜居村达179个;力争2025年所有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到2027年底建成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0年内建成2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聚力推进特色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聚焦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新会在全区稳步推进示范村建设。立足侨乡特色,突出绿美新会,高标准打造“1+4+N”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带动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
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新会在全区236个村(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着力打造基层治理2.0版本。同时,打造面向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升级智慧网格,推广“10分钟服务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新会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正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用心建设和美乡村,力争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县域经济后发力和保障力。
布局决定格局,方法关乎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会正坚持问题导向,秉承“长期主义”,下功夫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把实施“百千万工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