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正式开幕。十一假期期间,园博园十分火爆,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日均客流量30万人次左右。
本次园博会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首次将园博园建在城市中心,不设围墙,不收门票,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是真正的“家门口的园博园”。假期过后,园博园的人气并未下降,每到周末仍有约20万人次前来游玩参观。
不砍一棵树,不运一方土
园博园所在地位于合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的交界处,过去这里是合肥老骆岗机场,现在这里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骆岗公园。骆岗公园占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分为园博园、锦绣湖、生态体验区、科创CBD四大功能板块,园博园板块占地面积3.23平方公里。
“园博园的建设成立了品质品位提升小组和建设工程前线指挥部,前线指挥部经常召开现场调度会,解决现场建设发生的问题,包括设计图纸、交叉施工、管线对接等问题。”负责园博园建设工作的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建设事业部项目管理三中心副主任杨超介绍道。
园博园游览地图
保护原有树木是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园博小镇的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就是为了完整保留园内683棵老树,这些树木在1977年老骆岗机场建成启用时被栽种,见证了老机场到新城市公园的蝶变。
当老树与建筑的位置重合时,建筑要为老树“让路”,园博小镇S2-2号楼为一排老树避让了50厘米,S4-9号楼也为保留老香樟树的生长空间而被削去了挑檐一角。
园博园北京园一角
此外,园博园的建设还坚持不外运一方土,“整个公园的土方是内部平衡的,多余土方用来造景堆山,建设过程中没有一方土出园,全部园内消纳。”杨超说道。
不建新场馆,活化利用老建筑
“本届园博会紧紧围绕办会主题,规划建设了‘三区一馆’,包括生态园林展区、城市更新展区、百姓舞台展区和城市建设馆,共同构建了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合肥园博办规划设计部部长赵晓利说道。
“以留为主,改、拆、移为辅”,活化利用建筑遗存是园博园的建设特色。园博小镇里的建筑均由老骆岗机场的机库、办公用房等经过改造后重新利用,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践行着城市更新的理念,让老建筑迸发新活力,为群众留下城市记忆。
园博小镇中骆岗机场的老建筑物和原号码牌(图源:合肥园博小镇微信公众号)
作为老骆岗机场最核心的建筑,航站楼也被保留下来,“合肥HEFEI”字样的标牌再度重现,给游客们带来珍贵的合肥记忆。现在,航站楼的二层被改造为城市建设馆,建筑面积约6550平方米,以“城市更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展示了合肥城市发展的历史、成就和未来。
老骆岗机场航站楼
百姓舞台展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由老骆岗机场跑道和停机坪改造而成,中央草坪带长约3000米、宽约107米。依托机场跑道和大草坪,丰富多彩的百姓活动在这里举办,无人机表演、新能源汽车节、中国盆景展、草坪灯光秀等活动,吸引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
园博园“梦想大草坪”
科技赋能,实现长效管理
走进骆岗公园智慧中心,一张电子大屏映入眼帘,这里建立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应用场景中心”相当于“园区大脑”,能够实时展示园博园全貌。接入的百余种、上万个设备覆盖市政、交通、园林、应急、消防等多个类别,统筹骆岗公园管理、运营、安防等各个方面。
“园博园内启用精准的电子围栏技术,设置语音播报系统,自动喊话,当行人在穿越草坪轮休养护区域时,喇叭会喊话报警,提醒这里是绿化区域,请勿穿越。信息还会自动分配到附近的安保人员,让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核和处理。”智慧中心负责人解释说。
骆岗公园智慧园林系统
骆岗公园智慧中心还建立了公园植被数据库,对公园内199种、约11.4万株乔灌木的基本信息和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剪枝等植物习性进行整理建档,方便后续的植物养护和园林管理。
园博会结束后,合肥将全部保留38个城市展园、88个特色建筑,丰富科创、文体、休闲、娱乐等元素,让合肥人家门口的园博园“永远有变化、永远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