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住建动态 > 文脉延绵 古韵新生 荆州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手抓”

文脉延绵 古韵新生 荆州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两手抓”

发布时间:2023-11-10作者:admin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截至目前,荆州拥有国家级历史名镇3个、传统村落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1处、历史建筑167处。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是长江流域文明重要源头、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重要发生地,既有被称为“南国完璧”的南方现存最完整、跨越朝代最多的荆州城墙,又有承载百年商埠和工业记忆的沙市洋码头,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保护为先——
留住历史根脉

  历史文化是荆州古城的灵魂。

  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荆州城墙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为进一步理顺荆州城墙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经省委编办批准,成立荆州城墙专职管理机构——荆州市古城墙保护发展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高质量开展荆州城墙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

  巍峨屹立的古城墙,见证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荆州探索。

  2017年5月1日,湖北省古城保护方面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荆州古城保护条例施行,推进了荆州古城保护的规范化,为荆州古城申遗创造条件。荆州市以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和古城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古城“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定位,持续推进古城疏散工作,以古城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散。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疏散外迁项目91个,疏散人口4.7万人,疏散腾退建筑面积38.6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40.18万平方米。

  如今的荆州古城内外交通通畅、人居环境变美、居民满意度也提升了。

  市相关部门围绕古城“留、改、拆、建、控”一张蓝图,做好古城内老旧小区改造的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景点周边、重要交通节点建筑外立面改造,坚持将楚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重点修复三义街—得胜街、古城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升级改造三国公园,实施关帝庙景点升级改造工程,保护古城风貌街巷和历史地段,营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建筑与城墙相呼应、整体感观和谐统一的古城风貌,逐步将古城发展成为荆州城市的文化核心、荆楚文化的展示窗口。

  “历史赋予荆州优雅与厚重,保护传承工作则为这座古城注入了全新活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人说,荆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将更加完整,活化利用工作将更加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将更加健全,保护成效将更加显著,人文特色将更加彰显,必将不断推动楚文化对外展示交流、保护传承和开拓创新,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

  活化利用——
担当传承使命

  秋夜的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江风习习,风光如画。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颓圮不堪的老旧厂房,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

  在保护的基础上,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商旅”融合发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不断增强街区品质和综合竞争力,让“老地标”变身“新名片”,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引进多类新型业态,打造最具烟火气的江畔码头集市,延续千年古商埠盛世繁华,让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沙市滨江生活休闲带”。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作为“源头活水”,是推动文化繁荣、激发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

  荆州城内的大批民居按照原有“肌理”进行恢复性修建和保护性修缮,重现古朴风貌;拆除违建、架空线入地、见缝插绿,窄仄破旧的房屋日渐舒朗雅致。

  老街坊们共享的,不仅是重新修葺的家园,更是文物活化利用的“福利”。

  今年,投资102亿元的古城小样板项目即将开工,先期启动南纪门东西堤街、三义街和荆州博物馆“两街一馆”项目建设,通过保护古城街巷风貌、改善古城内市政基础设施,为古城城市更新和文旅开发探索新模式。

  文旅融合——
彰显城市特色

  历史文化遗产,饱经沧桑,它生动述说着过去,同时又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荟萃地、红色文化富集地、长江文化展示地,荆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硬件提升串联各处景点及历史街区,不断优化荆楚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线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等旅游文创、民俗、特色餐饮项目,加强经济业态导入,提升古城文旅活力。

  在“活着的古城”触摸历史,用科技手段讲述古老的故事,让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

  “楚乡有礼”文创品牌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品牌以荆楚人文特色为内核,在不动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荆州区南门大街“46号民居”二进院落四重建筑的格局,将古建筑与旅游资源、农业产业等深入融合,将楚文化的厚重与古建筑的沧桑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时空交错之美。

  将文创产品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商业价值,延伸荆楚文脉,根据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推出大漆日用品礼盒、楚纹饰璞玉套盒、楚绣被服等产品,将文化转化为更加“接地气”的商品。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荆州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和开拓创新力度,灿烂悠久的荆楚文化必将带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和记忆,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3.11.09孙晓旭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311/20231109_7749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