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川渝建筑业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介活动”在广州举行,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63家企业代表参会,隆重推介“重庆建造”,探讨川渝粤三地企业互惠共赢的机会。
川渝首次联手举办建筑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介会,是重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加快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来自市住房城乡建委的消息称,自第二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举办以来,重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凝聚共识,加快发展,使得两地合作更加紧密、建设更加高效、协作更加深化,双城经济圈建设蹄疾步稳、动力充足。
积极拓展合作新空间
在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及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探索共建共享机制
今年7月,川渝首个住房公积金跨省域服务实体专区在川渝高竹新区成立,高竹新区范围内的企业和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可在此就近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等36种日常业务。来自重庆渝北的顾红成为在专区办理公积金业务的首位市民。他带着身份证和银行卡,在服务专区几分钟就办好了业务。
同一天,家住四川广安的王恽森也到服务专区办理异地租房公积金提取业务。“我在高竹新区上班,公司注册地在重庆渝北。以前办理租房公积金提取要开车一个半小时到渝北区行政服务中心,还要提供租房合同,非常麻烦。服务专区成立后,步行5分钟就到办理地点,非常方便。”他说。
川渝首个住房公积金跨省域服务实体专区运行,是两地住房公积金领域加快建立共建共享机制的有力见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川渝公积金互认互贷机制不断深入,川渝多个地方的住房公积金中心签署跨区域合作协议;川渝两地还在进一步简化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移接续手续,协同创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和资金融通使用等机制上展开探索。如今,川渝两地已实现川渝全域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缴存证明和贷款全部还清证明“双无纸化”,申请和结清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均由“两地跑”变为“一地办”。通过“无纸化”方式办理的首笔四川缴存职工贷款,还被纳入迎接党的二十大成果展。截至目前,两地共办理异地转移接续4万余人次,涉及资金6.7亿元;发放异地贷款8308笔35.6亿元。
按下“一体化”发展“加速键”的不仅是住房公积金板块。推动住房保障共建共享,重庆住建部门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包括:完善公租房便捷申请渠道,优化“川渝安居·助梦启航”服务平台功能,川渝累计互保两地新市民、青年人约4.9万户;与四川省住建厅共同印发《川渝两地公租房保障对象退出程序指导手册》等文件,指导川渝各地依法采取行政手段推进公租房退出;川渝推动公租房保障对象信用信息共享互认,两地已累计共享失信人员名单1920户,进一步提高了公租房精准保障和高效利用水平。
高效联动、协同发展的还有房地产市场。川渝两地共同签订《川渝地区协同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从政策联动、信息互通等方面,筑牢川渝两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基石;携手搭建川渝两地房地产展示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房地产项目和信息房源共享。截至目前,展示平台已累计上线企业1519家、在售商品房楼盘1640个,累计点击量达1300万人次。
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快“两江四岸”城市更新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本月初,朝天门长江大桥垂直电梯建成开放。乘坐垂直电梯,仅需1分钟时间就能从滨江路到达桥上,吸引了不少市民“尝鲜”。不仅如此,朝天门大桥桥下的“灰空间”也被改造成生态游园、健身跑道、羽毛球活动场地等活力空间,面貌焕然一新。
越变越美的朝天门大桥,是重庆以深入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为抓手,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缩影。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功能升级,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计划实施30个岸线治理提升项目,已启动实施26个。截至目前,11个节点公共空间建成开放,分别是磁器口老码头、九龙滩、黄沙溪、盘溪河入江口、相国寺码头片区、雅巴洞湿地公园、花溪河湿地公园、珊瑚公园、江北嘴江滩公园、大滨路葛老溪段、九龙半岛当代艺术广场节点。
在扮靓“两江四岸”公共空间的同时,我市深入开展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行动,既加快补齐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短板、弱项,也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激发城市发展动力和再生活力。
今年5月,《重庆市城市更新招商手册》发布,就正在推进以及即将实施的上百个城市更新项目进行推介;9月,2023年重庆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推介会召开,会上发布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第一批)名单,推出了民生意义重大、城市提升效应明显的旧城改造项目59个、总投资约2743亿元;本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重庆市开展“三师进企业、专业促更新”行动,以及探索微更新一体化运营方式推进老旧街区改造两项经验入围。加上去年重庆入选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清单的5项经验,重庆已有7项先进经验做法获得住建部肯定,位居全国首位。
如火如荼推进的城市“微更新”,还为市民带来身边的“小确幸”。截至目前,我市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共有226个,项目总投资约2941亿元,完工投用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662亿元。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建成投用,许多地方的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谋发展,始于交通;求突破,依靠交通。
激活城市发展的新动力,重庆还加快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使得川渝两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织得更紧更密。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员忙碌……走进位于璧山区的金凤隧道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金凤隧道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工人正进行消防、机电等附属工程施工。该工程建成后,将缓解璧山隧道、成渝高速缙云隧道的通行压力,对完善主城都市区西部路网、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推动科学城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金凤隧道外,我市正加快推进科学城隧道、白市驿隧道、陶家隧道、黄桷沱长江大桥、宝山嘉陵江大桥等一批隧道、桥梁工程建设,提速建设两江新区—长寿等快速融城通道。这些项目投用后,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仅如此,川渝两地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9月,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开始不载客试运行,进入开通运营前的最后阶段;市域铁路璧铜线控制性工程云雾山隧道实现洞通,标志着璧铜线土建施工基本结束、全线贯通,向通车运营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重庆坚持轨道交通服务市民出行和引领城市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轨道交通4号线、15号线、24号线、27号线等一批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增加至12条、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
打造绿色宜居新样板
建成首批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联合四川推广33项行业新技术
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引领技术和十大典型案例》成果发布,大渡口区“‘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特色风貌(含传统村落)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以前我们这里不光房子老旧,道路也坑坑洼洼。经过改造,房子看着就巴适,住起也安逸。家门口的路也平整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最近一年村里的变化,大渡口区跳磴镇金鳌村村民杨生海喜上眉梢。
金鳌村的蝶变,源于大渡口启动“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该项目重点对示范片范围内上百户房屋、庭院和村落公共空间进行整治美化,打造生态停车场,建设景观小品,配置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房品质、院落颜值、村落价值三提升。
这种颜值美、气质靓、品质高的乡村庭院在我市并非个例。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川渝两地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川渝两地住房城乡建设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展“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计划“十四五”时期建成100个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且充满烟火气息、乡愁记忆的省市级“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画里桃源—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巫山县建平乡柳坪村杨柳青青—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赤星田院—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等14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第二批15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包括永川区宝峰镇泸永村稻香茗苑—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隆平五彩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等。
未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继续以建设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为切入口,将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与地方文化、特色资源等融合,鼓励群众以改造后的农房入股,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特色民宿、田园餐厅、乡村采摘等新业态,以业为基,发挥“小庭院”带动“大产业”的作用,努力推动更多地方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离不开创新引领,少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支撑。为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共同培育和拓宽新技术应用市场,引领带动区域行业技术发展,川渝两地住建部门今年启动了首批川渝共推新技术探索示范。重庆市住建委和四川省住建厅,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围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5大领域,经共同征集、评审,择优遴选并发布了33项新技术。鼓励建设、勘察、设计和施工等相关单位,根据项目实际自主优先选用新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促进川渝两地行业技术进步,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也将让川渝两地更多群众乐享绿色、惬意的高品质生活。
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抢抓住建领域发展新机遇,强化川渝两地深度合作,重点在完善公积金互认互贷合作机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建筑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力,不断探索推进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新方式、新路径,谱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