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苏州市姑苏区,曾一度面临着城市治理水平和时代需求不匹配的难题。古城区面积虽仅占全区面积的17.1%,却集中了全区过半的“三无住区”,由此衍生了大量城市管理墙角类问题,影响了古城区整体形象。
为系统解决以上问题,姑苏区开展了大量物业管理探索工作,但由于区域过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因此,姑苏区积极尝试在古城内整体推行“物业城市”模式,依托国有物业企业平台,提高物业覆盖率,统筹整合各项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及载体资源,推动古城大物业一体化管理。
“试点运行”释放管理动能。今年以来,姑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以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切入点,通过试点引入先进的物业管理体系和治理机制,探索古城“物业城市”一体化运营管理,努力在城市建设、社区治理、跨界物业等领域实现突破。近期,保护区、姑苏区正式启动古城区“物业城市”试点工程(一期),根据职能整合情况,将为区域内约1200个无物业住宅区域、共计2.7万户居民提供基础物业服务,为33.1万平方米区管绿地和无主绿地提供管养服务,推动古城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真正让居民群众感受到“生活在姑苏很有福气”。
“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有了物业服务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区的整体环境卫生更干净,保安人员来回巡逻,让我们安全感加倍,小区生活更舒适。”家住姑苏区西四亩田小区业主王女士欣喜地说。西四亩田是典型的无物业小区,“物业城市”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后,物业公司通过修缮地面、增加停车位、添置休闲椅、翻新改造居民议事亭等,实现小区物业服务“从无到有”、服务标准“从有到优”的转变。随着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陆续解决,越来越多的古城居民感受到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赋能”深化多元共治。保护区、姑苏区将以“物业城市”试点项目为契机,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改变传统物业行业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姑苏区积极投入和开发数字驾驶舱,通过三维实景建模、地理信息采集、报事信息联网、物联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跟踪功能。未来,还计划开放接口接入城市服务类、公共秩序类等板块,聚焦居民需求积极研发智慧居民APP,实现城市物业管理更高效、社区治理更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
“物业城市”试点项目是在做好古城保护更新的同时,保障古城建设提档升级的创新举措,也是推进国资国企混改与模式创新发展的有效实践。通过提供更高管理档次、更优服务质量的公共产品服务,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古城长效管理“姑苏样板”。(来源:姑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