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18日上午,“光阴里的建筑——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学术对话暨江苏20世纪建筑遗产系列成果发布活动在南京颐和路数字展示馆举行。活动由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文旅厅与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建筑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省市领导汇聚一堂,共同发布成果,一起探讨遗产保护利用之道。
承载了中国近代百年沧桑巨变的20世纪建筑遗产,至今仍生动地活跃在城市中,构成了城市文化气质的底色,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特质和民族情感,也成为城市活力再生和魅力彰显的重要空间载体。为了使江苏的建筑文化遗产以更直观的方式让社会认知,活动发布了《光阴里的建筑——江苏20世纪建筑遗产》绘本及系列视频等成果,并正式启动了《江苏20世纪建筑遗产志》编撰工作。后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地方志办公室将按照“纵不断线、横不缺项”的原则,系统梳理江苏20世纪的经典建筑作品、技术工艺、建筑师等,为江苏二十世纪建筑遗产著史立传。
活动举办地颐和路片区,现有225幢保护较好的民国建筑。漫步街区,扑面而来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鼓楼先后有14个项目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鼓楼的20世纪建筑遗产,可走进可品味。”鼓楼区委书记王安伟在致辞时介绍,鼓楼区坚持修旧如旧、以用促保,打开深宅大院,推动历史建筑开门开放,成为链接文化和生活的新场景,让市民游客走进其中、品味光阴。鼓楼正在加快推进颐和路街区和下关滨江大马路片区的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相信不远的将来,鼓楼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遗产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示独特的风采。
鼓楼保护利用建筑遗产的实践是江苏的缩影。江苏历来高度重视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目前是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省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学锋介绍,江苏拥有丰富而璀璨的20世纪建筑遗产,目前在已公布8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中,共有66处入选,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当前,面临在新的起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江苏将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共同推动包括20世纪建筑遗产在内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更新行动、融入乡村建设行动、融入区域特色发展、融入现代百姓生活。
据悉,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立法工作,组织起草《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预计年底将正式出台。
活动上,建筑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开展了学术对话。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高度肯定江苏近年来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江苏的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为全国贡献了多元路径和鲜活样本,不仅让遗产成为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日常空间,更通过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推广活动,让社会大众不断加强对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岚分享了江苏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情况。她介绍,江苏20世纪建筑遗产具有开近代风气之先、代表性建筑遗产多、大师设计精品众多、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方式多元等特点。比如,被吴良镛先生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不仅保留了当时张謇建设的“七个全国第一”,包括全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民立师范学校、制造学校、公共博物馆等,还在城市层面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近代第一城”相关联的历史遗产的调查研究、登记、公布,推进唐闸工业遗产申遗工作。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现存一大批近代工业遗产焕发出时代活力,如改建后的原保兴面粉厂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原永泰丝厂成为中国丝业博物馆,原无锡机床厂成为运河外滩美术馆等等,都已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间。
记者 白雪
2023年11月19日《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