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住建动态 > 广西: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组图)

广西: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组图)

发布时间:2023-12-01作者:admin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鸟瞰

  南宁12月1日电(庞革平、黄诗谊)从高空俯瞰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只见青砖黛瓦、石板幽巷、古建成群,如翻阅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见证昔日古村的繁华与沧桑。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近年来,岔山村积极探索“古村+美食+互联网”发展模式,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通过重点打造特色美食产品,每年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推动岔山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古老村庄重新焕发勃勃生机,重现往日喧嚣。

  广西作为沿边、沿海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有16.3万个自然村,聚居着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2000多万,传统村落数量多且各具特色。

  近年来,广西通过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探索创新机制模式,开展传统村落人才培养,大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效果。截至目前,广西共分四批公布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名录共792个,其中有342个村落入选第一至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排名全国第10位,14个设区市均有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特色优势

  

  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友村古朴侗族村寨散发新魅力

  广西深入挖掘村落本土特色与资源,通过资金扶持、规划管控、创新模式、技术指导等措施,保护修缮了一大批传统村落,并涌现出灌阳县江口村、灵山县大芦村、富川县秀水村等成功典范。

  走进距离灌阳县城约十公里处的江口村,风光旖旎,山灵水秀,独特的桂北古民居建筑一字排开,卵石古道曲直迂回,展现了中国传统村落居住文化的审美理念。自西汉以来,江口村就是一处水运发达、商贸繁荣的集散地。传统村落核心区占地3.7公顷,古韵悠长的古街向人们诉说着江口昔日的繁华。村落内现有传统建筑87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56座,清中叶至民国各时期均有留存。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灌阳县实施保护性修缮、宜居性改造和活化利用工程,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对江口村43栋传统民居进行局部修缮、对12栋危旧传统民居进行加固;对旧址园、一三园、休憩园、龙门桥头、古渡口等节点及古街道,进行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建设,并完善标识系统。同时灌阳县坚持“以用促保”,通过开展传统民居活化利用工作,赋予了这些古建筑新的生命和活力。

  如果说古建筑、老房子是传统村落的“形”,那么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就是传统村落的“魂”。江口村保留有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唐景崧故居,是灌阳县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名人故居,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江口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灌阳县发行《同胞三翰林》和《唐景崧传》等书籍,举办“二月七”唐景崧中国猜谜一条街等活动,“中国桂剧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

  2022年,灌阳县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共40个)。同时,自治区积极筹措资金2.6亿元,在包括灌阳县在内的11个县(区)开展广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不断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和改善村容村貌,增强传统村落生机活力。

  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

  在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广西还注重业态培育,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激发发展活力。

  走进钦州市灵山县大芦村,古色古香的建筑,鬼斧神工般的雕梁画栋,厅门堂内高悬的古匾……院内一门一窗、一砖一瓦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乡村旅游开发,是不少地方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时的第一选择。灵山县大力推进古村落文旅融合发展,以大芦古村文化生态旅游区文旅品牌亮点为抓手,实施“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战略,定期举办荔枝文化节,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大芦村依托广府文化和古建遗存打造文旅融合项目,接待游客20.6万人次,门票收入22.68万元,借力“古村+民俗”模式发展旅游业,打造田、园、山、水、村完整有序相互交融的宜居乡村,村落整体得到较好维护。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是镶嵌在广西东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有岭南秀美的山水风光、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更有延绵千载不衰的文脉。秀水村传统村落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村内有状元楼、古戏台、古牌坊、古泉池、古照壁等景观;有皇帝赐封和官府贺赠的各式古牌匾和唐、宋、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堪称“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

  秀水村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在全面开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将传统建筑与多种新兴业态、瑶族文化等结合,植入民俗体验馆、瑶族油茶文化展示馆、咖啡厅、茶室、画室等新兴业态,融入蝴蝶歌、长鼓舞等民俗表演活动,售卖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外,秀水村采取“房屋入股,统一运营”的方式,农户通过与平台公司合作,将自家闲置房屋经营管理权入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装修、统一经营,对民居外围庭院进行园林式造景,对民居内部按照星级农家乐进行装修,全力打造具有瑶族民居特色风格和农村原生态氛围的“民宿”发展新模式。

  建立传统建筑工匠培育机制‍

  

  灵川县江头村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一些传统村落,传承人出现断层,已严重危及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强化乡村传统技艺人才培养,传承弘扬优秀乡村建筑技艺,广西构建了“广西建筑工匠学院”“传统工匠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等三个平台,大力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

  2021年,在广西传统民居建筑工匠培训班上,全州县邓家埠村78岁唐以金走上课堂,讲授“木雕实操程序及方法”课程。他从62把不同形状的木雕工具讲起,拓展到雕花分类选材、图案造型走势等技巧,以及“五遍成活”的雕刻流程,让木工技艺得到传承创新。

  近年来,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桂林市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设立广西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基地,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马头墙砌筑、榫卯木作、雕刻等传统建筑技艺培训,大力培育“八桂乡村传统建筑名匠”,为后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在广西城市建设学校挂牌成立广西建筑工匠学院,以建筑工匠培训中心为服务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建筑工匠、产业工人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企业和社区提供创业咨询、技术指导、高质量人才培训。

  为盘活传统村落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贺州市组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组,每年开展传统村落“体检”,为传统村落“把脉问诊”。同时,对全市传统工匠及工艺技能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册,2022年以来,对500名传统建筑工匠进行技术技能、建造工艺培训,打造10余支传统建筑修缮工匠队伍,缓解人才缺乏难题。

  “我们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抓手,努力把广西乡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为子孙后代‘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加快建立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乡村传统建筑工匠培育,赓续传统村落的历史文脉,让传统村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黄诗谊/文 龙君/图)

  


原文链接:http://zjt.gxzf.gov.cn/xwdt/btdt/t175488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