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摆摊、乱张贴、乱停放等问题是城市管理“顽疾”。如何处理好市容与民生的关系,让贴有“地”、停有“场”、摊有“位”,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淮南市坚持民生至上理念,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实施五个“安家”工程,促进了就业、维护了市容、畅通了交通、方便了市民,实现市容、繁荣、民生的有机统一,打造了新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为早餐、夜市饮食摊点“安家”。近年来,为解决饮食摊点带来的侵占道路、污染环境等问题,推动摊点经营由零落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城管部门积极协调推动,克服选址难、搬迁难、市场运作难等诸多困难,选址建设、改造提升规范摊群点53处,提供摊位2400多个,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生动实践“小摊点、大民生”。着眼疫情常态化管控后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的现实需求,指导督促责任主体加强摊群日常监管,推行公司化运营、规范化管理、物业化服务,打造了信谊四季美食广场、洞泉美食城、锦源时尚街等特色美食街区,打造特色经营业态,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形成“夜经济”新亮点。针对身体残疾、生活困难、技能低下的流动摊点经营户,通过帮扶管理,提供“早餐工程”等公益岗位,按照“原地就近”原则择岗经营,建设完成特殊群体帮扶经营点31处。
为修补类小摊小贩“安家”。“小修小补”承载便民服务功能,也是城市“烟火气”和厉行节约理念的最佳体现。城管部门主动服务,为城区从事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等小商贩合理划定临时经营点151处,设置统一标识,实施规范管理,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市民生活,助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为进城瓜农果农菜农“安家”。科学研判、提前谋划,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协调推动在居民小区及周边适当区域划定潮汐式摊位、设立季节性瓜果蔬菜销售点,为瓜农果农菜农进城开辟“绿色通道”,助力解决新鲜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全市设置季节性农产品自产自销点237处、可容纳摊点1562个,既让瓜农果农菜农快乐“安家”,又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瓜果蔬菜。
为便民信息小广告“安家”。结合实际,在沿街墙面、楼体等增设便民信息发布栏136处,引导市民在规范设置的信息栏内发布广告信息。目前,全市沿街以及居民小区设置的便民信息发布栏,基本能满足广大群众发布民生信息需求,有效破解了乱贴乱画、乱喷乱涂“牛皮癣”等难题。
为非机动车辆“安家”。针对非机动车乱停放既给市民出行添“堵”、又影响城市市容秩序的情况,城管部门按照“科学施划、应划尽划”的原则,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加大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线)施划工作,全市增划非机动停车线12.2万米,有效保障主次干道和重点街区有位可停、线内停放。倡导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通过张贴告知单、温馨提示牌等方式,宣传相关管理规定,提高了市民规范停放意识,规范了停放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