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绿色田野广袤无垠,乡间道路纵横交错,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美丽乡村新图景正在江苏徐徐展开。12月12日,记者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近年来,江苏省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扎实推动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752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其中2023年度命名159个,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22.3%,实现了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目标到2025年建成10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确保“十四五末”培育15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多点建设 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质量
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蝶变”成为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的“金陵茶文化第一村”,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黄龙岘村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典型缩影。
今年以来,江苏各地不断提高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质量。在今年命名的村庄中,各地深入挖掘村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约25%的村庄具有红色文化印记,其中宜兴市太华镇胥锦村、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和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为中组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目前,江苏38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行政村中,已有14个覆盖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占比约37%。
同时,各地将传统村落作为优先支持对象,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如,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孙垄子村依托周朝古文化遗址打造茶壶店遗址公园,盘活闲置民宅改造为茶壶店文化中心,将民俗故事、遗址文化、传统技艺等予以活化传承。此外,各地还积极引导乡贤能人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乡贤能人搭建“干事创业”桥梁,增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展内生动力。如,南通市海门区三南村曾嬿是位80后,留学归来后回家乡创办江苏苏洪农业科技集团,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串点成链 持续推进省级示范区培育工作
“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是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路宏伟表示,今年以来,江苏在持续抓好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的同时,正式启动省级示范区培育工作,带动各地同步培育一批市县级示范区。南京市溧水区红色李巷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沛县微山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苏州市吴江区环元荡长三角一体化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泰州市姜堰区溱湖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等5个被列入首批省级培育试点。并将溧阳市七彩曹山江南丘陵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连云港市连云区“山海连乡”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淮安市淮阴区大运河文化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宿迁市宿城区黄河故道沿线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等4个作为储备对象。
据悉,列入省级培育试点的示范区,培育期原则上为2年左右,培育期内应至少新增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并着力推动各类特色资源“串点连线”成片发展。“示范区将编制工作方案和设计方案,明确区域内村庄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我们鼓励结合‘万师下乡,万村和美’等专项行动,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陪伴式’驻村服务,全程参与示范区培育建设,对产业发展、村庄建设、项目设计等提供技术咨询、跟踪服务,切实提升示范区品质。”路宏伟表示。
回顾评价 巩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
特色田园乡村既重“建”更重“管”、既重“量”更重“质”。
据了解,江苏今年首次启动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回顾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走进田园 回望乡村”专项行动,成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联合工作营。在“县初评、市复评”的基础上,分8个团队对13个设区市55个县(市、区)的14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进行回顾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踏看等方式,详细了解村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设施配套、长效管护、乡村治理等方面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
路宏伟表示,从评价结果看,94.4%的村庄评价结果在“较好”以上,绝大多数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能够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运营和维护机制,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村民参与等方面做好“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村民、乡贤、乡村设计师、乡村工匠、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运营和长效管护,切实维护、巩固和发展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
记者 李殷枫
2023年12月12日《江苏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