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新风 > 让世界文化遗产永续利用

让世界文化遗产永续利用

发布时间:2024-01-01作者:admin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点、线、面”——形成全域保护格局

  泉州是以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整体申遗成功的,遗产项目及其关联环境分布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多维度地支撑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价值主题。“泉州在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提出了‘多维推进,全域保护’的思路,按照‘点、线、面’思路,统筹实施县域、镇、村历史文化保护,形成全域保护格局。”泉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

  泉州组织对全市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要素进行多轮排查梳理,摸排全市历史建筑1648处,全部完成挂牌,完成1458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占总量88.5%。聚焦历史建筑单体,先后修缮保护了近200处历史建筑、传统建筑。截至目前,共摸排征迁建筑6547处,发现建成50年以上的建筑770处,通过原址保护、迁建、回收构件利用三种方式实施保护。

  泉州围绕“山线”和“海线”两条历史文化保护线,跨越县域行政区划,打造可学可看和具有示范效应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范例。一方面,聚焦泉州市陶瓷、香道文化和特色山水风光,打造以德化窑址遗址,南安、永春天柱山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山线”,展现泉州内陆至沿海村落格局及建筑风格演变的历史沿革;另一方面,聚焦闽南红砖大厝、骑楼、番仔楼等特色建筑,打造以泉州湾、崇武湾为核心的海洋历史文化保护“海线”。每年在两条线上倾斜实施8个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改善提升项目,累计争取上级奖补资金近2亿元,撬动各级资金投入10亿元。

  泉州科学划定连线成片的历史文化保护带,打造以县域为单位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展示面,提出近远期重点保护实施对象、目标和保护措施。今年,晋江市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德化县、永春县按照国家级示范县创建标准,争取列入新一轮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名录。

  特色博物馆群——活化利用宋城遗产

  一尊饱经800多年风雨、满身斑驳的南宋石翁仲,立于南外宗正司遗址旁,默默地见证南宋赵氏皇族南迁泉州的历史,也见证着泉州今日的辉煌。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尊石翁仲原在一位赵姓皇族的墓前。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时期皇室宗亲的管辖机构,因宋金战争,赵氏皇族衣冠南渡,绍兴三年(1133年),南外宗正司移置泉州。该机构在带来先进技术与文化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泉州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建设。在泉州城内,许多历史古迹均与南外宗正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泉州利用鲤城区古榕巷内旧梨园剧场,建成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展出同为22个遗产点的南外宗正司遗址和市舶司遗址的发掘成果。市舶司作为宋元时期管理海洋贸易的行政机构,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海洋贸易等具有重要意义。

  清净寺展示馆位于鲤城区涂门街,展示泉州清净寺建筑、收藏石刻等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商人在此定居、发展情况,是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泉州天后宫妈祖文化专题馆位于泉州天后宫后侧寝殿内,主要展出与泉州妈祖信仰相关文物和物品,也反映海峡两岸妈祖信仰交流往来情况。

  泉州的博物馆数量众多,构成特色博物馆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侧重海洋交通商贸、宗教石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侧重两岸文化;泉州市博物馆侧重泉州完整历史和文化;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侧重华侨历史文化;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侧重非遗展示和传承;泉州侨批馆专注华侨信件。开元寺里还有一座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特色博物馆群成为传承、传播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开海滨之邹鲁——泉州府文庙

  记者在泉州府文庙见到一块石碑,上面镌刻:“接伊洛之渊源,开海滨之邹鲁。”

  泉州被称为“海滨邹鲁”,这一称呼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源于泉州府文庙明伦堂前原有的“海滨邹鲁亭”,亭中曾悬挂朱熹手书“海滨邹鲁”巨型匾额。伊洛指伊川和洛水,指代理学宗师程颢、程颐,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的主要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邹国和鲁国是孟子和孔子的故乡,邹鲁指代文化昌盛之地,“海滨邹鲁”便是形容泉州是沿海文化昌盛的地方。泉州素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文献之邦”等美誉。据统计,宋代泉州进士数量多达1400多位,占全国进士数的1/30,占全省总数1/7。泉州府文庙及学宫为绵延千年不绝的文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泉州府文庙及学宫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构成了一个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较为完整的府文庙建筑群,目前较好地保存着宋代建筑风格,建筑规模为中国东南七省之冠。府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左学右庙,两组建筑群均呈中轴线对称的院落布局,周边还分布明清以来祭祀泉州历史名人的乡贤名宦祠。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泉州府文庙集中体现了闽南传统建筑艺术特征。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说,为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泉州投资1.2亿元,拆迁周围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近年来,文庙完成了“泉州教育史话展”“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等展陈工程。泉州府文庙有4座专祠,全部以原貌对外开放展示。其中蔡清祠开辟为《泉州文库》整理编纂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庄际昌祠结合泉州市“百姓书房—15分钟阅读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立“百姓书房”,崇圣祠适时举办小型临时展览。李文节祠为“泉州府文庙南音乐府”,举办非遗活态展示。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与本地各大、中、小学校紧密联系,充分利用节假日在府文庙开展经典诵读、礼仪培训、文物讲解、志愿服务等社会教育活动,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处还举办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泉州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共建海内外交流联谊机制,将文庙打造为海内外重要的儒学文化宣传交流基地。

  往来利涉歌遗爱——洛阳桥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泉州籍诗人余光中《洛阳桥》的诗句书写在泉州侨批馆洛江分馆的院墙上。分馆坐落在洛阳桥桥南古街,离此不远就是忠惠蔡公祠,为纪念蔡襄而建。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迄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蔡襄任泉州知州时主持建造。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造桥中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等技术和浮运悬机架桥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开创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新纪元。现桥长731米,宽4.5米,桥墩45座。桥上有4尊宋刻石将军,7座宋代石塔及众多的石碑、摩崖石刻,尤其是保存至今的20多方历代修桥碑记,史料极其珍贵。洛阳桥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泉州申遗的22个遗址之一。

  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洛阳桥是泉州运输网络发展的里程碑,它加强了泉州至福州、江浙一带及内地的陆运联系,推动了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洛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洛阳桥泽被后世,人们也没有遗忘建造者。忠惠蔡公祠始建于宋宣和年间,历代皆有修缮。祠内现存世称“三绝”的宋碑,内容为《万安桥记》,乃蔡襄自撰自书。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架桥天地老,留笔鬼神惊。”祠前正门的楹联是对其功绩的高度概括。1996年,一尊蔡襄雕像矗起于洛阳桥北的岸边,材质与洛阳桥的材质一样,同为万世不朽的花岗岩。雕像高达12米,供后来者仰望。

  看不尽泉州府的大街小巷,读不完刺桐城的遗产文章。还是继续吟诵余光中《洛阳桥》结束本文:“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3.12.28记者胡春明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312/20231228_7760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