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高教科创园综合服务中心
冬日暖阳,漫步在“意”味无穷的意风区,和三五知己打卡亮点层出的津湾广场,带上孩子玩转时尚潮流的和平印象城……一幕幕生动场景,记录着城市焕新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2023年,我市全速推进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一批重大项目紧锣密鼓,一批重点工程马不停蹄,我们的城市在一场场解难题、应变局的挑战中乘势更新,在一次次明思路、促发展的机遇中提质升级。
当城市建设从“粗放式发展”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凭借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天津已经走在了产业结构更优、城市品位更高、城市气质更佳的路上。
高水平功能区建设 产业结构“布新”
城区发展,产业先行。
2023年5月18日,备受瞩目的天开高教科创园(以下简称天开园)正式启航。
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在津50余所高等院校,天开园努力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半年多来,天开园创新创业氛围持续高涨。截至目前,天开园“一核两翼”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117家。
天开园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打造天津科技要素汇聚的智力增长极,天津未来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已初见雏形。
高水平功能区建设,让这座城市的体量增大,体格也在变壮。
目前,位于红桥区大胡同地区的中煤科工集团天津研发基地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天津西站的轨道交通枢纽优势以及中心城区完备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中煤科工集团天津研发基地项目前期对接人卢军说。
今年,市政府批复同意《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方案,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将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主导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经济总量、总部企业集聚度、商务楼宇产出率、税收贡献大幅跃升——“城市有界、生活无界”的产城融合样本即将呈现。
卢军表示,今年6月底,企业首批来自河南平顶山的84名员工已入驻红桥区过渡办公,待明年位于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内的研发基地建成后,将整合现有平顶山以及北京办公区部分职能,重点承担企业智能设计、智能研发、智能装备、智慧运营等业务。
“筑巢引凤”,聚链强群。一年来,我市以红桥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河西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聚集区、河东区金贸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科学谋划产业结构,推动承接载体错位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
国际航运大厦(原名泰达大厦)于1997年投入使用,轨道交通集团充分发挥大厦地处“小白楼航运聚集区”的区位优势,围绕航运产业物流、金融、交易、咨询、法务、科技、人才、保险八大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式招商引育,推动大厦由“租赁为主”转向“产业集聚”。
截至目前,国际航运大厦已吸引44家航运物流企业进驻,占客户总量的近40%。今年9月15日,大厦获得“中国楼宇经济行业特色楼宇30强”荣誉称号,为我市实施“亿元楼宇”梯度培育计划、锚定楼宇经济发展赛道,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印证。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厂史馆
盘活存量资源资产 增长动力“转新”
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把闲置低效的存量资源资产“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实现产业空间的高效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笔。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堪称新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活化石”。2014年,随着企业陆续搬迁,26万平方米的老厂区闲置下来,2020年河东区及时跟进,结合城市更新,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进行项目谋划。
眼下,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已经完成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厂前院和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办公厂房的修缮和加固。由厂区原有苏联专家楼改造而成的厂史馆和产业会客厅也已建成使用。
“按照规划,未来这里将导入央企区域总部、装备研发及上下游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中心,形成以智能科技、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及文商旅融合的产业、商业集群。目前,百度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中集建造天津有限公司等28家智能制造类企业相继签约入驻。”天津泰达融宇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路阳说。
腾退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筑巢。这一探索,不仅是盘活工业遗存的一个样本,更是天津加快产业空间释放的一个缩影。
蓝天牙膏厂变身医疗器械产业聚集的主题园区,河东区建委大院成为全国首个以二手商品为主题的电商产业园,第二工人疗养院完成提升改造后成为柳林街区的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和产业社区活动中心,吉利大厦打造复合型数字经济商办一体园区……活化利用,才能激发内生活力。
在旧厂房蜕变成“新地标”,“工业锈带”摇身成为“产业秀带”的同时,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和地标性核心商圈也实现了华丽转身。
“和平印象城是今年我最常去的商业综合体,这里既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不管是闺蜜聚会,还是带孩子玩耍,都特别合适!”市民刘晓婷说。今年5月,由4栋空置楼宇改造而成的和平印象城正式开业,仅一周时间客流就超过4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400万元,首店占比在60%以上,有效激发了金街和平路商圈活力。
“新与旧”的碰撞和交融中,这一年,中心城区正经历着一场“变身秀”:交通饭店大楼迎来新主人, 华北地区首家华为旗舰店亮相,近百年建筑焕发新生;依托天津美院历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天津美院周边区域改造,重点实施产业提质,塑造“沉浸式”体验的新兴文商旅融合业态;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正酣,未来这里的高端购物中心泰达海信广场将与南开大悦城、仁恒伊势丹等形成错位联动。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城市功能“更新”
城区更新提升,说到底是为了增加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津城首个大型片区类城市更新项目,截至目前,金钟河南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已有靖江东里、义江里、文江家园等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今年,靖江东里沿乌江路一侧的时代书吧和社区食堂也相继开业,“烟火气”与“书香气”交融,老旧社区蝶变。
“最近,我们正在筹划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并和国内知名大型商业办公综合体运营企业进行洽商,计划在项目中引进商业综合体,2024年项目推进将有更大进展。”天津金钟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嘉琦信心满怀。
他的底气来自于我市积极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所取得的成果。
一年来,我市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非成套老旧房屋改造试点,既保留原建筑历史风貌,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中心城区“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未来”。
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2022年在全国首先实现全部街(镇)全覆盖,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充分认可。2023年,我市又被列为全国10个“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之一。
这一年,随着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通车,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结合城市更新,配套建设的一批中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和平院区正式启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批社区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改造完成。
这一年,我市持续推动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从家出发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满足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场超市、早餐店、便利店、快递站点等,还有教育、医疗、娱乐、健身、养老、政务服务等配套。
这一年,我市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拓展中心城区智慧应用场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完善消防等安全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本,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是我市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聚焦做好‘三量’工作,推进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品质更新,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软实力,有效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党委书记、主任蔺雪峰说。
一个项目的蝶变,一片区域的动能,一座城市的精神,更新提升没有终点,只有新的更高起点。新的征程,新的出发,中心城区必将在打造成为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样板和标杆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一幅中国式现代化“津”彩城区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