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莺飞草长。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五彩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吐露着阵阵清香。这处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漫步村巷,白墙黛瓦、兽脊斗拱、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纵横交错的青石板巷子,岁月仿佛在这里停滞,让人流连忘返。耕读传家的家训,沿着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从以南塘为核心的古街巷弄里开枝散叶,古老的宗族血脉相承,薪火相传了800多年……
新叶村,上巳节祭祀活动现场
新叶村是传统村落的一颗明珠。像这样的村子,建德还留存不少。锦峰秀岭山水之乡的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千岛湖畔,境贯富春江、新安江,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建德是古睦州、严州府治所在地,现有中国传统村落19个、省级传统村落12个。自2023年4月列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以来,建德市围绕共富惠民的原则,坚持系统谋篇、多方参与、化零为整的思路,精心守好老家底,积极探索好办法,努力实现新突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预计到2024年年底完成全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和谐幸福、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样板。
坚持整体理念 在系统中保护
组织领导强牵引。建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倪国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自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以来,建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级相关部门、有关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这一工作,按照“市级总抓、部门协同、乡镇主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规划引领明路径。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建德市制定“1+2+N”顶层设计机制,即“1个市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重点片区规划、N个重要节点设计方案”。构建市域传统村落“一带、八片、一点”的总体格局,突出打造八大集中连片区,引导片区差异化发展。制定“共识”“共融”“共护”“共活”“共塑”“共治”的“六共”保护框架,在规划和方案编制过程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让村民共同参与、共同谋划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导则》《建德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负面清单》等技术文件,明确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的管控对象、管控要求及管理方法。
综合施策强保护。制定《建德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建德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部门职责、保护措施、利用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出台《农村杆线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农村杆线整治提升长效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项目建设区内杆线整治全周期监管。推广“人人都是文保员”做法,通过古建筑挂牌、签订保护责任书等方式,让传统村落保护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留住乡土韵味 在发展中建设
因地制宜抓建设。建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邵立平介绍说,建德市充分发挥新安江、寿昌江和兰江之优势,打造“梅城古镇—三都镇寿峰村—乌祥村”“寿昌古镇—大慈岩镇新叶村—上吴方村—李村村”两条重点传统村落廊线,带动古镇村的活化复兴。在充分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资源的同时,重点围绕传统建筑修缮利用、传统建筑风貌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开展保护利用,谋划4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
形成合力聚资源。建德市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统筹水系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公路建设等资金,向传统村落集聚区建设倾斜,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截至目前,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当地整合各部门项目9个,总投资约4170万元,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添砖加瓦,同时积极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如新叶村成功申报入选浙江省第12批历史文化村落,争取到资金500万元。
因势利导做修缮。建德市组织木工、石工、瓦工等传统乡村建设工匠,开展传统建筑修缮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工匠的理论知识储备,着力做好技能传帮带,助推传统村落活化传承。2010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600多人次。
建德市传统村落建设多以立面改造、传统民居修缮为主。结合项目数量多、造价小等特点,该市探索实施“本地企业+本地工匠”的修缮方法,由本地具有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双资质的三家施工单位带领本地工匠参与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可以优先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为自身增加实实在在的收入。
“能用自己的祖传雕刻技艺为家乡建设出力,同时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我会扎根古村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叶村村民、乡村建设工匠叶立忠告诉记者。
激发文旅动力 在活化中利用
文脉传承塑魂。坚持村风、村韵、村味结合,建德市不断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村史村志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全面开展本地的中国传统村落村史村志以及《行走传统村落》等书籍编纂工作。
运营前置赋能。以运营为目标,全市将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与产业运营紧密结合,实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无缝对接。例如,新叶村古籍图书馆、昆曲馆等项目先行确定运营团队,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等阶段,避免了重复建设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中央资金使用绩效。目前,建德市借助文化基因解码赋能,盘活闲置空间,打造了隐于古村的特色民宿和文创工作室21家,为传统村落保护注入新生活力。
业态为核固本。建德市全面梳理传统村落内闲置建筑、农田等资产,结合村落自身条件,明确发展定位,制定招商推介手册,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在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的基础上,给予场地资金免费、创业补贴等优惠条件,吸引更多“亲人”与“新人”回归,真正实现传统村落活化利用。
“新叶村建筑历史久远、文化厚重、保护完整,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今年66岁、来自上海的投资客黄金明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上海大型企业主持过文化策划工作,几年前来到新叶村便被这里深深吸引,目前已经租下两处古宅,正在打造特色民宿。
“近年来,大慈岩镇结合‘明清古韵、浙硒莲盟’三地风貌区和‘寿昌—大慈岩’县域风貌区建设,秉承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从顶层设计、资金保障、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四方面统筹考虑,力争打造江南原生态乡土风貌示范区、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区。”大慈岩镇党委书记倪浩群向记者介绍说。
守好传统根脉,激活文化基因。倪国芳表示,建德市将针对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滞后、新老建筑风貌不协调等问题,全力以赴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保护这篇大文章。全市将树立“一盘棋、一幅图”的工作理念,组织编制《建德市农房建设风貌管控技术指引和负面清单》《建德市农房设计技术导则》《建德市农房施工技术导则》,为传统村落风貌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德市还将结合非遗、民俗活动,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线路及文化宣传手册,健全文化传承、文化复兴相关管理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