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中国建设报》为“江南文化”品牌注入活力

《中国建设报》为“江南文化”品牌注入活力

发布时间:2024-05-01作者:admin来源: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苏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纪实

  

  细雨绵绵,绿树含烟。走进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只见小桥流水旁,桃花红梨花白,竞相开放。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边,小鱼儿嬉戏追逐,无虑无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座傍水而建的农舍,白墙青瓦,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四月江南烟雨迷蒙,整个村庄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朦胧烟雨中的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 龚后雨 摄

  “依水而居,因水而兴”。紧邻太湖的武神潭村延续着数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村庄原有的自然风貌,村民勤劳淳朴,乡风文明。村内著名的春秋古代军事设施——武城遗址,相传为“兵圣”孙武设计,距今有2500年历史。2023年3月,武神潭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近年来,武神潭村抓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有利契机,结合特色田园乡村打造,围绕“水乡湖荡文化、武城遗址文化、蟹文化”三大本土文化内核,传承本地特色,保持乡土风味,注重乡建塑形,突显江南水乡独特风貌,有效保护原始、特色的自然肌理,留住浓郁的乡愁,为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精神依托。

  武神潭村只是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苏州市历史悠久、遗存丰富,传统村落数量众多,是传承延续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力度,2020年9月,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目标和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28个中国传统村落、78个省级传统村落、85个市级传统村落,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护体系

  2020年,苏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了《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课题研究,梳理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发展目标、工作对策,探索特色的保护发展路径。

  创新开展驻村设计师、工程师“一村两师”制度,优先在传统村落推动实施设计师、工程师驻村服务,陪伴式、全过程参与传统村落规划建设、保护传承,有效缓解乡村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水平。

  开展苏州传统村落保护现状调查和发展研究,组织编制《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技术指导手册》《苏州乡村风貌建设设计导则》,将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工作经验成果汇编成《今月邀我问古月:苏州传统村落守望录》一书,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为全面推动各级传统村落认定工作,做到依法保护、应保尽保,不断加大传统村落调查以及申报力度,努力发掘更多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苏州市研究制定了《苏州市级传统村落和村镇传统建筑(组群)申报认定办法(试行)》,明确市级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组群认定标准,并建立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搭建了“国家—省—地方”的传统村落分级保护体系,加快实现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全面统筹和全域覆盖。其中,吴中区和昆山市分别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市)。

  抓好项目落实推动活化利用

  在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记者看到,清代建筑师俭堂的修缮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姚洪介绍说,维修师俭堂并不容易,因为该房屋产权涉及15户人家,必须全部都同意才行。为了让传统建筑早日得到保护,村“两委”可谓苦口婆心,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促成大家达成共识。

  

  远眺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

  “我们维修古建的工人都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确保修旧如旧。”工程项目负责人任华介绍说,“譬如有的雕花件破损,我们就请来专业技术工匠对照原样进行雕刻修补,保证建筑风格延续统一。”

  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苏州市科学制定保护发展实施方案,按照年度排定项目计划,落实项目资金,有序实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各类项目,有效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存和整体风貌,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作为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一文的研究主体,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立足村庄禀赋,促进农文旅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在维持自身原有独特传统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先后建成文化礼堂、江村市集、驻村教授工作室等特色节点,打造独特的“江村”品牌,村集体经济收益明显增长,村民可支配年收入稳步提升。

  

  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

  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立足景区基础,依托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商业相结合,打响陆巷村特色文化品牌、农产品品牌,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做好固定资产与文化资产两手抓,盘活固定资产,利用陆巷邮局等闲置房屋,与周边农家乐打造共享农庄,带动村民收入实现合作共赢。

  

  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

  “吴中区积极吸引返乡创客,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就业创业,激活村庄存量资产,目前区内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已经吸引乡村研学、民宿、农家乐等各类业态近百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约1亿元。”吴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设特色田园整治人居环境

  近年来,苏州市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在保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肌理、格局的基础上,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将文化融入空间,塑造特色文化场景,不断提升传统村落发展保护利用水平。

  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分区分类整治,重点推进核心保护区古街的修复,展示“小桥、流水、人家”“水街相依,窄巷深弄”的江南水乡风貌。打造民宿品牌,延续歇马桥村“歇”文化,将村庄融入休闲时代的新田园生活。依托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运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彰显历史名人文化、宣传展示古桥文化、展销农业品牌文化,将歇马桥打造成集文创产业、艺术休闲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江南艺术田园乡村,形成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效应。

  

  昆山市千灯镇歇马桥村

  吴中区金庭镇后埠村拥有优良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物史迹。作为展现南渡文化的古村落,后埠村大力传承孝德乡风文化,倾力打造“孝行天下、风景如画”的孝文化特色田园乡村,先后修复后埠井亭、费孝子祠、巷门石街等古迹,深挖村庄孝德文化历史,以“费孝子祠”为载体,打造“孝文化”主题馆并对外开放,与金庭镇暴式昭纪念馆相呼应,构建金庭镇“东孝西廉”的文化格局。

  

  吴中区金庭镇蒋东村后埠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长效路径

  近年来,苏州市通过落实资金保障、运用数字技术,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一村一策、一宅一策”,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村庄、古建老宅活化利用,以保护规划全覆盖为目标,落实挂牌保护,健全“一村一档”。

  苏州市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文物智慧监管等平台,推动村庄信息入库落图,有效实现传统村落监测评估。

  今年4月,昆山市成为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昆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从单个点拓展到集中连片区,工作模式也要从以前单一的物质空间保护向综合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昆山市将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设计师下乡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资源要素整合、产业赋能带动、创新机制模式等手段,进行整体打造和系统培育,既延续村落“各美其美”的传统风貌和文化遗产,又彰显“美美与共”的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探索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昆山路径”。

  苏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相关部门及各地齐心协力、探索创新,科学系统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有效促进了传统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下一步,苏州市将按照新时期目标要求,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突出彰显江南文化特质,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丰富文化遗存,着力在文化挖掘与研究、展示与呈现、转化与发展、传播与推广上下功夫,以“苏州传统村落”整体形象价值,为塑造苏州“江南文化”品牌注入生机活力。

  

  龚后雨

  2024年4月26日《中国建设报》

  

  


原文链接: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4/4/28/art_8642_11230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