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近日,达州市渠县李渡镇,中顺洁柔(达州)30万吨浆纸一体化项目加紧调试设备,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项目一期投产在即。同一时间,在宣汉县普光化工园区,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始土建施工,将打造新能源材料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达州今年的重大产业项目开竣工手册上,还有一串名单:宣汉县正达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方大达钢搬迁升级、赣锋锂业(二期)、辽宁星空钠电等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北京中基东方科技超导电炭黑新材料等项目预计年内开工。
新建项目扎堆投产、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工业重镇达州迎来“收获季”。近年来,达州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发展导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经济大市的制造业“硬脊梁”。
攻坚,提升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水平
“近两年,为了让项目建设‘跑起来’,达州实施了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等行动。”达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今年启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由市领导牵头加强对11个百亿级工业项目的督导服务,加快把项目变成产值。
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方负责人表示,达州市县两级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量身定制全流程服务专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举措,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事必应”,坚定了公司在达州投资兴业的决心和信心,“公司将在宣汉县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及白色母粒应用研究中心,努力把色母粒产业打造成为达州对外新名片。”
市级层面为11个百亿级工业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给各县(市、区)重大项目推进作了示范。
“企业什么时候能够入驻?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5月7日,达川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前往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就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现场办公,逐个了解工作推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季度,达州市新开工工业项目66个,计划总投资129.5亿元;竣工投产工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47.1亿元。其中,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农产品加工等“3+3”重点产业项目开工55个。
为进一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局面,达州还决定,今年内,7个县(市、区)和2个市直园区将至少进行1次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集中展示,督促各地着力解决用地、用能、资金等难题,提升重大项目建设支撑保障水平。
焕新,建设“智改数转”服务体系
日前,达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召开,发布《达州市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达州将实施“智改数转”诊断评估、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标杆引领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等四大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诊断评估是达州推动“智改数转”的“先手棋”。方案明确,每年遴选50—100户转型需求迫切、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诊断评估,帮助企业厘清“智改数转”的方向和路径。
实际上,达州的数字化诊断评估工作早已拉开帷幕。3月下旬,达州市通川区邀请专业机构的专家组为辖区7家规上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一企一档”出具诊断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我们派出驻企秘书跟踪企业‘智改数转’实施进展和对接新需求,引导更多企业参与。”通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卓说。
为企业“焕新”铺路,达州将建设一套“智改数转”服务体系,包括持续推广工业云平台和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应用,搭建“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查询、项目申报等政务服务;探索通过奖补的方式扶持企业打造第三方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园区提供数字化诊断、网络升级改造、上云上平台等专业化服务。
此外,达州将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打造一批可复制的典型应用场景,梯度建设5G工厂。
变现,借资源优势开辟新赛道
立足天然气、硫黄、锂钾等富集资源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是达州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今年,又一资源即将“变现”——借助风力资源优势,达州首次规模化涉足风电产业。
“在万源市高山地区,我们规划利用官渡、草坝等5大片区风力发电,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超60万千瓦。其中,一期官渡片区风电开发已完成测风,计划总装机16.4万千瓦,预计三季度开工。”万源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万源拥有较高的日照百分率,目前已谋划发展了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产业,布局锂电池、钠电池储能设施。此外,万源还积极用好境内钒钛矿、玄武岩、石英砂岩等矿产资源。如在玄武岩应用领域,万源正与达州高新区这个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原丝生产地建立合作关系。
除了借资源优势开辟新赛道,达州还抢抓机遇,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例如,利用宣汉县普光地区的数亿吨钾盐资源,达州抢抓全国钾肥产业相关规划机遇,谋划建设开发利用试验区,打造全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以河市机场转型通用机场为契机,达州布局低空经济“蓝海”,已与多家航空领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着力招引“通航制造+维修、通航保障+服务”企业,打造低空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