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2023年我国茶园面积超过5000万亩,茶叶产量355万吨。随着我国茶园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结构性产大于销的矛盾日趋凸显,每年有大量的春末及夏秋季茶鲜叶被弃采,未得到有效利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亿元,已成为制约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
为了改善春末及夏秋茶等弃采茶资源的利用率,使低值的弃采茶资源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及深加工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效转化利用茶功能品质成分,研究探明了茶功能品质成分的转化调控机制,创建了茶资源生物催化利用关键技术,突破了弃采茶资源难以利用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弃采茶资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为提升茶产业整体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执行首席科学家许勇泉研究员说,夏秋季茶鲜叶富含茶多酚等功能品质成分,加工利用面临着苦涩味重,资源利用率低;利用途径少,产品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弱等三大问题。同时,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对茶功能品质成分的利用需求快速增长。
“该成果揭示了儿茶素脱酯调控茶汁品质的作用机制,为生物催化利用茶功能品质成分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许勇泉介绍,发明了茶汁脱酯转化提质、茶全组分高效提取等生物催化利用关键技术。创建了茶汁分段逆流浸提与生物酶催化提质新技术,实现了绿茶汁儿茶素、氨基酸组分比例的有效调控,使夏秋茶汁滋味品质达到名优绿茶水平;发明了高茶黄素红茶汁液态发酵关键技术和香气品质提升技术,红茶汁中茶黄素含量提高300%;创建了酶解辅助茶全组分高效提取利用技术,提取率从65%提升至95%,成本下降25%以上;实现了夏秋茶功能品质成分的全质化利用,推动了茶组分高效利用行业的科技进步。
同时,该成果创立了茶资源生物催化利用新技术体系。研创了绿茶鲜萃液加工、高茶黄素红茶提取物液态发酵成套技术及工业化生产线,创制了回甘型茶浓缩液、茶鲜萃液及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等产品;研创了高纯度高活性茶全组分梯次制备及纳米化利用技术,创制了高纯度的儿茶素、茶氨酸等活性成分及其制品,创建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5000吨级茶功能成分综合利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实现了弃采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据了解,该技术成果获授权专利60余件,发表论文120余篇,经专家委员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曾获中国茶叶学会科技一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奖。相关技术及专利已在浙江、深圳及杭州企业等进行产业化应用;部分技术产品已应用到一些知名品牌企业。据统计该技术应用区域茶园每亩新增产值2615元,对浙江安吉、龙游、磐安,江西婺源,福建安溪,安徽金寨,湖北恩施等主要产茶区域的乡村振兴和茶农增收致富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