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中国建设报》“低塑回收”的苏州经验

《中国建设报》“低塑回收”的苏州经验

发布时间:2024-11-01作者:admin来源: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6月至今,江苏省苏州市持续推动低值塑料回收活动,有序实施“白色污染”减量化与低值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出更多价值。

  在112所中小学校试点开展低值塑料回收活动,22.6万在校学生参与,回收超过12.85吨低值塑料;在机关单位进行低值塑料回收培训,设置低值塑料回收桶;“低塑回收”理念融入大型活动赛事……多措并举下,苏州市民潜移默化地形成低碳生活及垃圾资源化理念。

  童言无“塑”共筑绿色校园

  “同学们记住,塑料饮料杯、食品包装袋等要集中投放到这里。”课间时分,在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内,同学们正依次将手中的饮料杯投入“爱心储蓄箱”。

  靓丽的外观设计、显眼的提醒标识……校园里设置的“爱心储蓄箱”并非为了献爱心,而是为了集中回收校园内的低值塑料。“老师告诉我们,塑料饮料杯、外卖餐盒等这些并非简单的废弃物,而是具有潜在价值的回收资源,可以专门进行回收再利用,为地球减负。现在,每次我丢塑料垃圾前都会先想一想。”今年刚上初二的学生张国粹笑着说。

  何为低值塑料?它属于低值可回收物的一种。低值可回收物一般有如下特性:具有一定循环利用价值,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处理,需要经过规模化回收、集中处理才能够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塑料饮料杯、塑料零食盒等看似不起眼的低值可回收物,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价值。

  像“爱心储蓄箱”这类的回收设施,正陆续出现在苏州市的各个校园内。这类设施建设也是近年来开展的“童言无‘塑’”苏州市中小学校低值塑料回收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低碳生活习惯,2022年开始,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教育局推动开展这一活动,在全市112所中小学校试点。

  相城实验中学总务处主任蔡明介绍说,学校持续响应,通过设立“爱心储蓄箱”回收点,组织系列环保教育活动与讲座,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们普及低值塑料回收的重要性。“‘爱心储蓄箱’可以容纳超过5000个塑料饮料杯,我们不定期清空。自设置以来,有效收集了大量低值塑料,让校园环境更加洁净。活动充分激励学生养成垃圾分类和塑料回收的好习惯,为共筑‘绿色校园’作贡献。”

  在张家港市城北小学,低值塑料回收是每位学生日常谈论的话题。利用班会时间,学生们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回收故事以及心得体会。

  城北小学副校长陈安安表示,仅一学年,城北小学回收低值塑料达100多斤,“学校德育处组织各班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宣传动员。班级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让每位师生都了解什么是低值塑料,认识低值塑料回收的重要性。”

  学生们还将校园里的热情延续到了家中。六年级的学生沙漠在家里是小小“环保宣传员”:“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低值塑料的知识,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在家分类回收塑料垃圾的习惯。我也和爸爸妈妈讲了这个知识,一起收集低值塑料,投到学校指定的回收箱内。”

  多举措强化“低塑回收”意识

  低值塑料回收不只在校园中,苏州市还在机关单位中积极宣传低值塑料回收理念。

  据悉,苏州市108家市级机关、省直单位、大专院校都设置了低值塑料回收桶。机关单位内开展了“苏州市机关单位低值塑料回收培训”。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还印制了宣传海报,强化机关单位人员低值塑料回收意识。

  同时,赛事活动进一步赋能资源回收。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将“低塑回收”理念融入首届苏州马拉松赛事,印制宣传单放入赛事包及电子手册。工作人员还在赛道旁设置垃圾箱,在家庭赛终点设置摊位,开展“低塑回收”宣传。这些环保环节获得了一众选手的点赞。

  随着低值塑料回收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座千年古城正沐浴在“绿色新风”中。这股新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中小学校、机关单位内的低值塑料回收活动,同时在更多社会场景内进行试点,进一步强化广大市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减少‘白色污染’,培养巩固市民的低碳意识和回收习惯。”苏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生坤

  2024年10月9日《中国建设报》2版

  


原文链接: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4/10/29/art_8642_114058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