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百花之声西侧的停车场,市民王先生看了看时间,又在手机上查看车辆电池的充电情况后,拔下充电枪,将其放回充电桩上。“原本电量不足40%,我充了半个小时,现在充得差不多了,真是方便又快捷。”王先生说,行驶途中发现车的电量不太充足,想到这里充电应急,没想到充得还挺快。
位于百花之声西侧停车场的充电设备有240KW的直流快充、480KW的液冷超充等多种类型供市民选择,王先生选择的是直流快充。像他这样急需快速补充电量的市民,直流充电桩30分钟可将电动汽车的电量充至80%,极大提高了充电效率。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新能源电动汽车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出色的加速性能、静音效果以及智能化配置,让新能源电动汽车大街上随处可见。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万辆。
市民在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时,除了车辆的性能,无一例外都会考虑充电问题。家里是否有空间安装充电设备?行驶在路上,如果没电了能否快速找到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功率是多少?多长时间能充满……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结合目前新能源汽车数量,以及预测未来5年、10年的数量,我市制定并下发了《信阳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信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信阳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公共充电桩、充电站)布局规划》,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根据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实现城市核心区域内驾车5分钟可达,中心城区范围内驾车15分钟可达,充电站2公里服务半径、社会公共充电桩1公里服务半径的标准,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公共充电设施。截至目前,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1500余桩,除有小型乘用车充电桩外,还有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客运车辆等专用充电桩,最大限度满足各种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同时,积极推进充电桩升级,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提高设备兼容性和充电速度,优化充电体验。百花之声西侧停车场的液冷超充系统散热能力更强,充电速度显著提升,最快可实现“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充满电”的极致便捷充电体验。并且,百花之声、平桥会展中心新建的“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可将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完美融合,弥补用电负荷。
公共领域基础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逐步便捷,有效缓解了市民的“充电焦虑”。下一步,我市将以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为依托,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推动城市充电网络从中心城区向城区边缘、从优先发展区域向其他区域有序延伸,力争2025年实现全市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达到8∶1,2030年达到2∶1,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