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中国建设报》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枢纽先导 向绿而行

《中国建设报》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枢纽先导 向绿而行

发布时间:2024-11-29作者:admin来源: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位于苏州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包含国家级交通枢纽苏州北站,区域总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其业态涵盖了办公、学校、商业、文化、铁路旅客车站等,整个区域将以低碳生态理念开发建设。

  “天幕”助力

  探索基础设施低碳建设

  走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产业园(西片区)——慧意街管廊工程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建筑工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收尾工作,接下来,各类管网将有序进场“入住”。

  慧意街管廊工程是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基坑最深处达8米,开挖阶段出土量大,但周边有学校、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对环境保护和绿色施工要求较高。对此,项目结合工程特点,创新技术,兼顾环保和节约资金投入,建成了分段式、可移动、能伸缩的“天幕”系统。

  “‘天幕’由混凝土冠梁、支撑钢结构、轨道、防尘网等6个子单元构成,幕布采用的是防尘、防火、耐久性材料,所有材料均可重复利用。”据项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幕布下安装了喷淋系统,在动土作业时,可以通过移动伸缩“天幕”,将土方施工作业区域固定在幕网下进行,变传统露天作业为“室内作业”,有效减少85%左右的扬尘外溢量,从源头上降低扬尘污染,体现出低碳建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作为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基础设施低碳建设项目之一,慧意街管廊工程在1.58公里的管廊内将给水、再生水、电力、通信、能源等预留管道布置在管线与能源双舱中,有效串联周边地块,减少未来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项目投用后,不仅能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更将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完善功能配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低碳基础设施样板。

  AI控碳

  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客房无卡取电,客人离开后自动断电;无人经过时,公共区域空调保持低耗能运转,客人办理入住期间空调自动启动,与客人行程“无缝对接”;房间、厨房等区域出现漏水情况,智慧运管平台自动报警并显示位置,工作人员可及时维修……在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内,建筑面积近31万平方米、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苏州国际会议酒店“低碳细节”处处拉满。

  基于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苏州国际会议酒店在节能降碳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可视化的有效管控。如冷热源到期,平台自动提醒保养,实时掌控运行情况;空调新风24小时精准监控空调末端和通风设备运行情况,根据使用需求对相关设备进行单控、群控或定时控制,预判能耗最高时刻;分楼层、分区域对照明回路进行能耗计算和开关控制,通过历史计量判断回路是否异常并及时预警;透视酒店能源结构,建设“用能大脑”,分析酒店用能习惯,实现水、电、燃气等不同能源的分项和分户计量,提供能耗报警和专家诊断服务,实现能源资源精细化管控。

  酒店作为用能大户,并未安装常规模式分散、独立的供冷供热设施,约20万平方米的冷热源保障均由区域能源中心集中供给。据介绍,集中供能系统配置高能效的冷热机组,采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以更高的效率加工、输送冷热量。集中供能与常规模式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62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389.23吨。

  明确路径

  推动“含绿量”再提升

  今年4月,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实施方案通过论证,方案围绕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形成“机制体系—规划体系—技术体系—重点项目体系—数字监管体系”的总体实施路径。

  “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已排定的项目包括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慧如意零碳示范公园、可感知的绿色低碳校园以及已奠基的高品质低碳建筑丰隆超高综合体项目等,作为先导区低碳建设的重大项目,苏州北站扩建工程已全部进入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苏州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马云说。

  在全域绿色建筑二星级基础上,苏州高铁新城“双碳”先导区将建设一批高品质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绿色三星级建筑面积占比超过50%,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超过25%,新开工装配式一星级建筑面积占比超过60%。同时,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用能结构优化,提高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建设能源多级利用区域能源站。区域内将在土地集约利用、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集约化双舱管廊系统。在低碳智慧交通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提升交通工具电气化比例;依托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实现人、车、路、网智能协同,进一步降低交通碳排放量。

  

  王璇 王乐

  2024年11月29日《中国建设报》专题4版

  


原文链接: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4/11/29/art_8642_114316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