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与“用”是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体两面,需要在传统与现实中找到一种平衡,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兼顾实际;既要传承文化,又要改善民生;既要保持建筑特色,又要与时俱进,实现静态历史与活态生活有机结合,从而丰富城市特色和内涵,推动城乡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
筑牢保护利用根基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莆田市自2018年启动的名城申报之旅圆满到站,成为全国第142座、福建省第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莆田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亦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莆田市委、市政府构建了“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市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科室业务指导+市级参公事业单位技术支撑+市属国企平台服务+区级政府具体落实”的“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此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增设历史风貌保护管理科,负责牵头统筹协调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保护、管理、规划、传承、利用等工作;下属参公事业单位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加挂“莆田市城乡建筑风貌保护服务中心”牌子,承担全市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等相关事务性、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市文旅局增设文物科,市、县区均成立文物保护中心,共同负责文物保护监督管理工作;成立莆田市文物保护协会和区级文物保护协会。市属国企成立全资子公司莆田市古民居保护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国有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莆田市尤其注重在城市更新中防止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研究制定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规范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修缮利用等行为,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
以人为本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历史文化保护要立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补足公共配套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让城乡历史文化能够在百姓的市井生活中“活”下来。
河南省要求各市、县在修缮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时,要调研论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统筹发展和安全,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增加公共开放空间,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居住条件,彰显地域特色。
广州则在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注重以历史文化为纽带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一是修复历史环境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在荔湾区恩宁路项目改造中注重修复活化老街区、老建筑,保留原有街巷肌理,传统建筑修旧如旧,绘就一幅充满岭南风情的旖旎画卷。同时,为1263户原住民提供房屋置换修缮服务,新增9000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修复恩宁涌生态环境,建设智慧消防设施,达到“环境提升,文脉传承,功能转变,老城新生”的效果,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被选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二是整合闲置资源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将诚志堂货仓旧址保护活化为太古新蕾幼儿园,仓库建筑用作幼儿学习生活空间,内院和屋顶天台充分利用作为户外活动空间,扬空间特色之长、补社区公共服务之短,极大改善建筑的生存状态。
活化利用
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历史文化保护不是静态片面的,需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内涵,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关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再利用能有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要求各市、县立足实际,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使城乡历史文化资源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通过引进新业态,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不让历史文化资源修而未用、随意闲置;保护开发传统村落,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景点纳入区域旅游,将传统村落旅游与其所依托的地方风土资源充分结合,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
莆田市则将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引入文化业态,深度融合非遗传承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进一步留住老莆田的乡愁记忆。通过实施各类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项目,创新推进“历史文化遗产+”融合,最大限度释放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2021年起,充分利用福建省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鼓励群众在平台发布历史风貌建筑租养信息,促进历史风貌建筑的活化利用,已完成近30个村庄内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上线省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通过“轻租重修”“以用为养”,为老屋注入新生命。
广州第二棉纺厂旧址(T.I.T智慧园)通过国资地块与重大项目相结合的契机,大力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围绕“产城融合、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的要求,注重延续城市文脉,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园区入驻企业近50家,孵化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如3D视觉软硬件产品研发企业跨维智能等科技互联网“小巨人”企业,入园后借助园区平台,于2021年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重获新生;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公司小鸡快跑,入驻园区后年度营收1.6亿元。众多企业以进驻园区为原点开始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广州经济增长发展的新引擎。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3.10.19近安
下一篇:山西太原开展桥梁设施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