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黄山日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发布

黄山日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发布

发布时间:2023-12-24作者:admin来源: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2月18日下午,在屯溪举行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对话会·新安茶会现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合作城市共同发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

  近年来,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对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有力促进了传统村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黄山倡议”倡议开展传统建筑普查建档,制定保护修缮计划,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保持传统村落整体性;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传承非遗技艺;全面发掘、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推动资源的统筹利用,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励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设计师、艺术家和青年创客等“新村民”与当地村民共同创新创业,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

  12月18日下午,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对话会·新安茶会在屯溪举行。会议发布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正确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中华农耕文明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实现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自2012年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以来,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对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有力促进了传统村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住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根”与“魂”。今天,我们在安徽省唯一同时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的黄山市,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合作城市的名义,共同发出如下倡议:

  我们坚信,传统村落来自历史,但更属于未来,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新时代,其独特魅力必将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和更为坚定的价值认同。

  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们将致力于传统村落的永续保护,开展传统建筑普查建档,制定保护修缮计划,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保持传统村落整体性,守护“水绕陂田竹绕篱”的东方意境之美。

  传统村落是乡愁记忆的情感归宿。我们将致力于传承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村落成为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让村民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讲述人,留住乡音乡情、记住浓浓乡愁。

  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名片。我们将致力于传统村落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的全面发掘、保护和利用,将传统文化的基因传递下去,传承历史文脉,将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推动资源的统筹利用,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传统村落是共同缔造的创新平台。我们将致力于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创新传统村落发展动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励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设计师、艺术家和青年创客等“新村民”与当地村民共同创新创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路径。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携手共进,围绕人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共同努力。


原文链接:http://dohurd.ah.gov.cn/zx/mtjj/570306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