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推动“房屋解危+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颜值、品质”双提升
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面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和美宜居乡村,平原县坚持“房屋解危+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针对长期无人居住、废弃不用的“空心房”进行拆除整治,拆除后,在保留农户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录入各类房屋351373栋,共排查出农村闲置房、空心房15354座,拆除危房5746处、空心房2158处,总拆除面积达3958亩,整合闲散宅基地1146亩,做到“拆、用、管”统筹推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迭代升级。
拆:“危旧空”焕发“新活力”,有效保障村民权益
拆除“空心房”,如何引导村民自愿退出?这是工作开展中的一个难题。在农村,‘老宅子是老祖业’的观念浓厚,一户多宅、超面积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为有效解决危、旧、空房退出难题,平原县住建局会同各乡镇、街道,对全县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的房屋、残垣断壁、简易种养设施等危房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一栋一策”整治方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调用专业设备对危房、空心房进行全面拆除。通过前期拍照、测量、记录四至边界、面积等作为原始材料,后续如遇征迁、土地流转或集体土地上市,宅基地权益仍归村民所有,让利于民。通过保留退出老旧“空心房”村民的受益权,让村民吃下“定心丸”,难题得到有效化解,房屋产权人拆除空心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
用:“冷资产”激发“热效应”,统筹产业融合升级
为打破使用权受限、农房闲置、退出宅基地荒废的瓶颈期,平原县对拆除“空心房”后的闲置宅基地宜商则商、宜租则租,探索农商发展新路径。在建设过程中,住建局积极推广新型农居设计方案,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房建设品质,通过综合盘活利用,让“沉睡”的乡村资源成功变现。对退出的集中连片宅基地,平原县德原街道东高村优先实施“小增减挂钩”项目,坚持“先动起来,闯出路来”。在保证实施地块符合腾空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房票安置措施,尊重群众自身意愿,被安置的近百户群众通过房票先后入住街道驻地及城区各小区,居住环境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楼市库存。自“增减挂”项目实施以来,该村共腾空土地指标1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130余万元,解决了退出宅基地荒废问题,将土地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管:“小村庄”变身“大天地”,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近年来,该县住建局积极推广保留群众宅基地权益,拆除“空心房”、改厕后续管护、乡镇驻地污水治理等工作,打赢“空心房”整治战,切实解决了宅基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房建设随意性较大、村庄环境脏乱差等乡村治理历史遗留问题。在拆除“空心房”的同时,狠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即落实集体所有权、确认农户资格权、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既平衡了群体利益,也促进了公平正义,让基层找到了乡村管理的一揽子制度方案。目前,平原县通过拆除废旧房屋,新规划建设村级道路900多米、文化广场31处,种植美化植物36.5万株,发展乡村旅游项目21处,开展特色种植800多亩,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大大加快了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