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基本单元,以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为抓手,强基固本、赋能增效,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夯实小区治理“主阵地”
泉州市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制定《居民小区党支部工作规则》,细化5个方面25条措施,着力构筑小区治理“红色堡垒”。
支部组建上,摸清全市所有小区业主党员底数,分类建立台账,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1756个。同时,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业主监事会、物业服务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形成“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各类组织”的融合型组织架构。
头雁选配上,从离退休党员、社区“两委”、在职党员干部、业委会成员中择优选配135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并配套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帮助提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能力。此外,泉州市还采取“财政拨、党费补、社区筹”等方式保障党支部活动经费,支持鼓励各地通过盘活整合小区架空层、闲置房、公共区域等新建635个党群服务站点,让小区党支部有钱办事、有址议事。
建强小区治理“共同体”
“小区邻里中心服务站设施比较齐全,可以泡茶聊天、休闲娱乐、会客交友,就在楼底下,真是非常方便。”丰泽区国际星城小区居民李阿姨说。据了解,为了强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泉州市丰泽区建立区直部门科级干部“一对一”挂钩小区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帮助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245个,为小区居民提供新的活动场所。
聚焦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联动机制,日前,泉州市委组织部印发了推深做实社区“大党委”机制5条措施,推动所有县区党员处级干部全覆盖挂钩515个社区、担任“大党委”书记,每季度召集镇街、村居、小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等单位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和群众诉求。同时,下沉县直部门科级干部以及民警、法官、城管执法人员等多元力量到小区一线,参与小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整治提升,发动5.5万名在职党员“回家”报到,认领群众“微心愿”“微实事”5600多个。
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泉州深入发动医生、教师、律师、文艺爱好者等热心居民,组建“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红色帮帮团”、“能人服务队”1500多支,常态开展义诊、辅学、水电维修等志愿服务,举办厝边茶话会、“百家宴”、小区“春晚”等邻里文化活动5300多场次,惠及小区居民155.1万人次。
贯通小区治理“最末梢”
“二三单元楼下停车太乱了,能不能解决一下?”“部分路面破损,经常有小孩子摔倒,也要抓紧处理”……12月1日晚,安溪县蓝湖社区铁观音山庄小区“730议事厅”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等三方正商讨解决居民近期诉求。“每个月我们党支部都会召集业委会、物业、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等,共同研究居民诉求解决方案。”小区党支部书记陈木兰说。
泉州全面推行小区“大物业联席会”机制,小区党支部每个月牵头召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等开展议事协商,通过党建引领,逐步实现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为了更好在小区治理中贡献红色力量,泉州市试点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小区发现、分级响应、协调处置”工作机制,对收集的群众诉求和困难,小区党支部能协调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村居、镇街,由村居、镇街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截至目前,累计派单接单1500多件,群众点单办结率达95.2%。(泉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