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联结千家万户,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委、市政府紧扣群众关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高质量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以赴打造功能完善、整洁宜居、管理有序的新时代美丽家园,着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区人民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66个,惠及群众14.35万户;2021年赣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国唯一获得激励的非省会地级市,央视《新闻联播》专栏报道了赣州老旧小区改造取得的成效,在今年第21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上,赣州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得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充分认可,今年6月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现场会在赣州召开并作经验介绍。赣州、于都获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省级激励支持。
推行区块化改造,打造完整社区
赣州市紧扣为民、便民、安民,聚焦楼道、环境、管理革命,针对单个小区存在规模偏小、可利用公共空间少、系统化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大力推广“连街成片、资源共享、整体更新”的区块化改造模式,将临近小区、分散楼栋及周边区域贯通连通,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既统筹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又拓展更多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赣县区井前家园整合周边41个小区,拆围墙,通道路,共建共享,新增了儿童乐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29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生活空间和居住条件的大拓展、大改善。章贡区整体推进渔湾里、赣纺、红杉里、理工大学南苑等片区改造,拆除围墙3公里,实现城区0.34平方公里区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用、一体提升。
注重历史文脉传承,打造幸福社区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注意彰显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元素和内涵,突出对具有城市记忆的街巷肌理、重要建筑、原生树木的有效保护,确保改造后的小区外在颜值和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着力弘扬红色文化,瑞金红井街片区打造以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为主题的旅游休闲街区;赣纺双创社区整理相片、报纸、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修建叶剑英住地旧址博物馆。着力保护宋城文化,把赣州老城“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宋城文化融入和呈现在小区场景中,尚书街、巫家巷、龙湖井等街巷保留传统风貌、凸显古街韵味。着力传承客家文化,赣县区井前家园改造突出青砖黛瓦的客家建筑风格;安远九龙巷片区融入九龙贡茶、采茶戏及客家饮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夜市一条街。
推动社会资本引入,打造活力社区
推动社会资本引入、服务业态植入、人流人气导入,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布局生活服务综合体、社区连锁店和特色小店,打造具有生命力、充满烟火气的宜居品质社区。推行老旧小区+文创,赣纺双创社区引入社会资本对原赣南纺织厂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打造了集文创办公、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兴国县瑶岗背片区改造撬动社会资金2.8亿,植入剧本杀、天台酒吧、商业文创等各种业态;推行老旧小区+商业,渔湾里小区由业主委员会统租统管店铺,导入餐饮商户140余家,日均人流量5000余人,脏乱的“城中村”蜕变为靓丽的“网红打卡地”。推行老旧小区+旅游,会昌县利用赖声川戏剧影响力,把老旧小区改造和戏剧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把老街巷改造成集“游学研、居业养”于一体的戏剧艺术中心。安远县西街坝片区植入古玩、民宿、文创、演艺等业态,成为安远县的重要文化景点。
引入长效管理机制,打造有序社区
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仅是完善“硬设施”,更是“软服务”的体现,生活质量的提升。赣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服务群众为根本遵循,依托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小区党员代表,实现小区“社区化、智能化、市场化”管理。实行社区化管理,指导改造后的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设立居家养老室、说事评理站、心理工作室,形成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协力的“1+3”社区治理模式。实行智能化管理,建设智慧社区,引入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门禁和智慧充电等,构建社区治理、便民服务、邻里互助数字应用场景。实行市场化管理,对达到“有清扫保洁、有安全防范、有绿化养护、有物业维修、有停车管理”等“五有”基本物业服务标准的老旧小区,给予入驻的物业公司每月每平方米0.3元的资金扶持,以鼓励改造后的小区全覆盖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如,章贡区采取“施工总承包+运营管理”模式,以市场化手段引入物业公司,实现改造后小区的科学管理、长效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之语,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绘就了人民幸福的“最暖底色”。在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殷切期望,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锚定城镇老旧小区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用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老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摘自建筑杂志社公众号2023.11.20作者赣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谢忠春王慧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