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行业新风 > 自有『梅』香入画来

自有『梅』香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4-09-14作者:admin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江畔风光好,山水皆为画。

  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放眼望去,满目尽是绿水青山,乡村恬美。沿江边漫步,清新江风中蕴含着若有似无的咖啡香气。自引进的“小柒咖啡”落子小镇后,店内常常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顾客无不对咖啡师的手艺赞不绝口。谁能想到,备受众人赞誉的咖啡师,却是年近五旬的本地村民翁振美和张宝钗。

  “许多台胞在这里创业,让我们村民不仅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好工作,还能成为受欢迎的咖啡师。”翁振美说。

  翁振美成功就业故事的背后,正是源于闽台乡建乡创在当地的持续推进。

  闽清,因梅溪而得称“梅城”,简称“梅”。近年来,闽清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台湾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奏响“乡创搭台,文旅唱戏”的乡村振兴新曲。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以及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打造给予批示肯定,雄江镇成为第16届海峡论坛上唯一做典型发言的省级乡建乡创样板县项目案例乡镇。

  “闽江宿旅第一镇”
的合作样本

  如何真正将乡村资产变资本、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人力变财力?闽清给出了新的答案。

  在开展乡村建设过程中,当地优选台湾团队与本地团队合作组成联合体,尝试乡建乡创领域“EPC + O”模式(设计、施工、运营、采购一体化),即台湾团队根据运营标准出设计,本地团队根据设计理念采购施工。探索出“镇+村+本地团队+台湾团队+村民”结对联营模式,由镇、村出资产,本地团队出技术,台湾团队出资金、出设计、出运营,村民出劳力,借鉴台湾经验,运用“低造价建设、低密度开发、低成本运营”规划,拓展整村运营。

  雄江镇就在这种背景下成立镇属企业,并以“闽江宿旅第一镇”为发展定位,聘请人们所熟知绰号为“小馒头”的曾芝颖为全镇运营策划师,打造适应市场需求差异化、个性化的民宿体验产品,开展民宿资源盘点,科学布局民宿,盘活闲置资产,推动民宿集群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了“水天一色”等民宿样板9家,让“老房子”变“致富屋”,示范带动村民自主参与乡建乡创领域,吸引55名乡贤返乡创业,投建“这有江”等民宿,以“一栋栋示范屋”引领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当地还创办“雄江友好市”品牌,除了河鲜美食、梅洋脐橙等雄江老品牌,还成功嫁接“台湾经验”,以“台味”引凤,吸引包含橙翔文旅、小柒咖啡、大美生活提案所、不可思议空间、雀悦文创、咕噜金鱼等14个台湾文旅、设计、餐饮品牌陆续入驻,与本地村民共同“开民宿、办餐饮、搞文旅”。

  益生菌豆制品工坊是“台湾媳妇”姚凤燕选址雄江镇的一家具有“台味”的闽台融合创意品牌。之所以带资金、带技术、带人脉来到小镇,正是因为她看到了这里因民宿不断聚集的人气。

  “目前共吸引13个台湾品牌、14家台企入驻,年吸引游客65万人次,实现各项营收1350万元。”当地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闽台乡建乡创
“第一家园”

  乡村发展需要以人的体验和参与为核心,关键在人,“流量”就是最大的影响力。

  为此,闽清县以海青节为沟通桥梁,创新“126”机制,即每年举办1场海青节专场活动、2场设计大赛、6场青年接洽会;常态化举办“5· 8”活动,即每年5月青连两岸活动、8月乡建乡创研学活动,形成“政府发起、企业助力、乡贤参与”的三方推进模式,品牌效应得以逐步显现。

  “我们还通过打造台湾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吸引了200多名‘首来族’学生为乡建乡创出谋划策;打造城乡永续学院,聘请台湾蔡佩伶老师为院长,开展镇域产业培育及辅导活动,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了一批咖啡师、甜点师、文创师等技能人才和一批民宿主理人等公共服务人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当地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雄江镇实现了日均游客突破1700多人次,单日人流量峰值超过18700人次,梅雄村的常住人口也从此前1135人增长至1820人。

  为了让更多人主动留下来,闽清县还出台了涵盖项目、产业、平台、资金保障等方面15条惠台政策,并创新金融措施,建立“台胞之家”海峡乡建乡创家园,为台湾企业、台湾人才提供最优的政策支持以及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曾芝颖是最早一批在福建参与乡村振兴的台湾青年,获评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在助力过程中,当地有效突破了“两岸征信系统未连通”的障碍,建立了信贷“白名单”,为其争取授信贷款40万元,帮助她的团队在休闲民宿、文创设计等擅长领域发展提供了启动资金。

  此外,当地还通过完善“一录三库”(定时校核台湾团队名录信用体系,更新“乡建乡创项目库、人才库、企业库”等信息库),创新“项目找企业,团队选项目,项目留人才”机制,打造烟火雄江等美丽庭院31个示范点,推动长者食堂、主题街区等15个惠民公共空间项目落地,实现两岸优秀乡建乡创成果在地转化。

  曾经的“首来族”成为“常来族”,他们经常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在岛内宣传分享大陆政策以及人文美食,以台湾青年的视角生动地讲述着大陆故事,出版生活传记,传递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好声音。

  截至目前,闽清县共吸引台湾团队95支、台湾人才368名到当地交流学习,32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在镇常驻,先后接待台湾青年近3万人次,引来台企入驻14家。

  共同探索
做好“水文章”

  闽清拥有闽江水口库区、黄楮林温泉景区两个水系,闽江水口库区还是“库区小渔村”。在这种条件下,水文章,写得好就是“水利”,写不好就会变成“水害”。

  如何写好“闽江水”“温泉水”两篇水文章?

  当地充分发挥闽台乡建乡创力量,以两个水系为主脉络,打造了乡建乡创经济带,不断激发着全民创业热情。

  “我们以乡建乡创人才助力渔民转产转业,免费指导村民就业创业,引导村民开民宿、办餐饮、搞文旅。”当地负责人介绍说,逐步夯实了基础,他们也有了更大的干劲——仅用1周时间完成闽江水口库区网箱“排查、摸底、建档”工作,用1个月完成149户全部签约,用2个月分阶段完成1402个网箱、面积100944平方米全面清退,助力闽清成为首个率先完成网箱清退任务的县区,实现“库区小渔村”华丽变身“福建版小洱海”,受到百姓交口称赞。

  与此同时,当地还加快黄楮林温泉景区盘活进度,将乡建乡创理念运用到温泉领域,融入台湾元素,打造大众茶馆等网红打卡点,与梅洋村、汤下村有效联动,形成“游闽江、住民宿、赏江景、品河鲜、泡温泉、摘果蔬”这条精品路线,让“冷”景区真正“热”起来,重振“中国温泉第一溪”的风采。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4.09.13祝福建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xinwen/dfxx/202409/20240913_7800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