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住建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话题 > 完善民生工作的社会政策支撑(3)

完善民生工作的社会政策支撑(3)

发布时间:2019-03-21作者: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里明确了民生工作首先是底线保障,然后才能不断满足需求、持续改善水平,确立这样一种政策发展路径是非常务实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对民生预期有适当的管理和引导,包括在保障改善的范围、方式、水平等方面预期的管理和引导。一方面,必须坚持底线的有效保障,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不能唱高调,以免误导预期,损害社会政策的可持续性。坚持底线保障与持续改善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社会政策发展的内在规律,既可以增进社会政策自身可持续性,又有利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持续发展,进而保证民生工作持续改善。
  六是在社会政策推动方式层面,坚持循序渐进与突击攻坚的辩证统一。
  一般而言,社会政策的推动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政策尤其要注意配套推进,以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从而影响社会进步的质量。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需求的重点和急迫程度不一样,对于一些群众关切甚至影响到社会运行安全和整体发展的问题,应利用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予以优先、突击解决。在整体上,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了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保障改善民生工作要循序渐进,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不可能一揽子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持续发展来逐步解决。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并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列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突击攻坚。坚持循序渐进与突击攻坚的辩证统一是基于对社会问题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认识。
  七是在社会政策投入层面,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辩证统一。
  在发展社会政策、支撑民生工作不断改进方面需要尽力而为,这在根本上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制度的性质和我们发展的目标所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福祉,我们要尽力而为保障必要的资源投入。但是,在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我们可以运用的社会政策投入是有限的。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核心要务,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保障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所以,我们在配置民生工作资源时只能量力而行,不能急躁冒进。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辩证统一,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八是在社会政策评估层面,坚持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辩证统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民生工作的预期是在不断变化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水平往往落后于预期的变化。也就是说,从客观指标看,民生工作不断进步,反映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等方面。但是,在主观感受方面,一些群体的获得感不强,感觉所得低于预期。因此,当前我们推动支撑民生工作的社会政策不断完善,既要强调“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重视群众的主观评价;也要重视用数字说话,让事实表达,客观全面地向人民群众报告我们在相关方面社会政策实践的进展。这种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科学的评价方式,是有利于社会政策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评价方式,也是可以更好反映民生工作进展的评价方式。要做到两种评价的有机结合,意味着我们在社会政策评价方面需要更加专业化细致化,需要发展出专业化的社会政策评估体系,这也是社会政策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总之,在新时代,完善社会政策,需要有更好的顶层设计,需要强化科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辩证思维的充分运用,将使我们的社会政策设计和执行更加系统全面、更具科学性、更有效率,更能支撑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住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住建法治网 zj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zjzixunw@tom.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